随着经济纵深发展,消费方式、娱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直接导致了诸多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其中代表性的行业之一就是电竞。这个之前被年轻人们追捧但被家长和主流阶层质疑的生活方式,已经造就了一个千亿级别的产业,而且正在高速增长。
迈向黄金时代
根据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和中音数协游戏工委联合发布的2020年1月---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电竞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719.36亿元,同比增长54.69%;另外,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达到4.8396亿人,同比增长9.94%。
2011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各种热钱涌动。也就是在这一年前后,中国第一批90后批量成年,开始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从2011年开始,我国宽带人口渗透率超过10%,进入快速增长期;2012年,中国的手机网民第一次超过了PC网民。这都为电竞的爆发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电竞行业开始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手游产业爆发,主流媒体开始报道,政策开始支持,相关高校开始设置电竞专业。而视频、直播的发展,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参与电竞。电竞不仅是一种年轻人流行的生活方式,它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这个期间,电竞行业头部的企业开始成立并快速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规模化、产业化、覆盖电竞的上下游。2016年,国内头部综合电竞运营商NiceTV、PLU、英雄体育三家公司联合成立了VSPN(现英雄体育VSPN),成为电竞行业深度连接者,囊括游戏厂商、直播平台、战队、赞助商等,兼顾内容、赛事、经纪、版权、广告等业务,多栖发展,实现了电竞商业的大闭环。这是整个电竞产业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资本和巨头的撮合下,电竞行业已经有一些小巨头逐渐浮出水面。本月,国内头部游戏直播平台虎牙和斗鱼两家合并终于尘埃落定,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合并后将诞生一家市值超100亿美元的巨型游戏直播平台。不过,这只是电竞行业百亿美金俱乐部的开始。
产业在高处 研究在山脚
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戴焱淼带领团队做了一份针对上海青年的电竞报告,在以1万多名上海青年为样本的调查中,74.9%的青年对电竞产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尽管媒体报道电竞人才缺口巨大,仍有超过76.1%的青年对投身电竞行业持观望态度,仅有10%的人愿意投身电竞产业相关工作。“痛点不在于没有人才,而在于产业面貌相对其他领域更加模糊,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投身其中的很多年轻人,更多是凭着一腔热情,甚至只是好奇。”戴焱淼说。
人社部报告对电子竞技员就业人群从业年限情况进行过调研,发现58%被调查的电竞从业人员工作年限在1年---3年之间,30%的电竞从业人员工作年限是3年---5年,2%的从业人员工作不到1年,仅有7%的从业人员工作7年以上。电竞行业存在巨大的人员流动性。而从行业特点来看,80%的从业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另从收入上看,电竞行业里只有少数几个高收入点,比如职业选手、网红解说等,一般的电竞从业人员收入未必能达到文创产业的平均水平。
圈外人看不懂,圈内人很嗨。这是电竞产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而人才缺口背后,是产学研尚不匹配的阶梯状分布样态。“解决电竞人才缺口,最终要靠产学研协同。现在的情况是,电竞产业在最高处,半山腰是电竞教育,山脚下站着电竞研究。”戴焱淼感慨,产业发展很迅速,但和电竞有关的研究、教材、专著都很缺乏。“业界更关心谁来完成具体的工作;学界则关心理论基础是什么、学科体系怎么样、人才培养如何做。
在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杜友君看来,电竞行业最缺的便是高层次人才,而目前开放电竞专业的院校仍以中高职为主,高等院校对电竞产业的关注度远远不够。“任何一个产业想有高层次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格局和目前电竞发展的态势并不匹配。”
来源:解放日报、虎嗅网、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
编辑:李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