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产 业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0-12-04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北京国奥心理医院院长 赵丰于桐   加入收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等各种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而孩子作为特殊群体,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他们受外界干扰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本文重点分析疫情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注意事项。

最近的几个青少年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里和读者分享。

案例一:12岁的初一女生,在与父母争执之后,吞食两板父亲的安定类片剂及情绪类药物,半小时后出现了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等临床表现,幸被家中监控看到,及时送至医院抢救。作为当地知名企业创始人的父母,待孩子症状缓解,情绪稍微稳定后,放下工作,来京调整。

案例二:16岁男孩在国际学校被同学孤立,作为企业家的父亲,对儿子管教相当严厉,在多次冲突后,父子关系陷入冰点,孩子出现了焦虑引起的躯体化表现,长达3个月的持续耳鸣、摔砸手机、莫名流泪、机械性用拳头锤击胸口等暴力行为,并伴随严重失眠和厌学情绪等。

案例三:外省一企业家父亲,离异后抚养女儿,孩子因学习压力、保姆语言暴力、严重睡眠不足、认知偏差较重、出现自残等极端行为,比如在自己身体上刻字、割划等,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

案例四:国际学校的15岁女生,每月零花钱4万元,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出现了自残、抑郁情绪,和父母产生了明显的对立,失眠、厌食、厌学,不愿和父母有太多联结。这让身为企业家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束手无策。

希望以上部分案例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创业为了生活,生活源于家人。在这里给家长们一些基础的心理安全经验分享:

首先,关注青少年睡眠时间是否足够、是否睡眠安稳;其次,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暴饮暴食、情绪低落或暴躁情况;再次,了解孩子是否存在课业繁重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交际圈和学习圈;最后,家长要反省,在孩子遇到问题求助时,自己是否给予了有效支持。

综上所述,当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时,外界不要一律归结为“他们心态不够强大”。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父母和老师往往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的各位朋友,关键在于要走进孩子心里,进行有效交流,真正地理解孩子,了解孩子,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家庭,让孩子快乐成长。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而身心健康,才是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根本和基础。


0
上一篇: 城市交通升级新路径——首届中国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下一篇:信用创业创新迎新机——中国信用教育产业大会在成都举行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