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工信部网站显示,工信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实施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自2016年以来,中国电子烟市场年平均收入增长率都超过30%。如按卷烟替代性市场的逻辑,中国烟民基数近3亿人,市场空间巨大。
工信部官网还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说明。本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修改,将在附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第一次国家对电子烟出手了。
2019年10月30日,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重申“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并明确要求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渠道,同时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市场称之为“网络禁售令”。
“网络禁售令”出台后,包括四川、云南等在内的卷烟生产和销售大省的诸多地市一级政府,开始对电子烟销售采取强监管,一些地区出台政策不允许室内使用电子烟,对标传统卷烟监管。
行业瞬间进入整合期。根据启信宝数据,禁令出台后,618家电子烟相关企业注销;2020年注销数量多至803家。整个电子烟行业的一时火热“戛然而止”,再度回归沉寂。
但该“网络禁售令”只是改变了电子烟的销售渠道,压制其通过互联网过大范围地营销拉新。而这一禁令的附带效果,却是促使这个新兴细分行业大洗牌,让有线下战略执行力的公司迅速收割市场。
过去三年来,整个电子烟行业关注最多、讨论最频繁的话题莫过于监管问题,因为它关乎着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受此消息影响,3月22日,电子烟龙头企业雾芯科技暴跌。
近年来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市场监管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各方面非常关注。工信部称,主要考虑包括:一是推进电子烟监管法治化。此次修改主要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电子烟监管法治化的要求,明确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法律依据,并做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衔接,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二是符合电子烟产品特性以及当前国际监管的通行做法。三是增强电子烟监管效能。
来源:工信部官网、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李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