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产 业 >> 资讯 >> 浏览文章

贵州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瑶寨的感恩墙

2021-07-23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刘惠兰   加入收藏

“时刻念党恩,永远跟党走”,这是刻画在贵州省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瑶寨板寨村感恩墙上的大字标语。

在苍翠青山的怀抱中,有两处青砖白舍的村寨相向而立。一边是2012年竣工的瑶寨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此处是有200多年历史的长衫瑶村新民居;另一边是为受灾村民而建的居民楼,社区入口立的巨石上写着:“黔桂茶马古驿道第一寨——板王布依寨”。两个少数民族村寨隔溪相望,虽然建筑风格不同,却有着一个同样的特色——感恩墙。

瑶寨板寨村的感恩墙

板寨村地处黎明关最南端,位于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还是红七军板寨会师旧址。近年来,地处深山的瑶寨村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扶助下,终于甩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产业脱贫、旅游致富的路子。

村党支部书记姚举福带领村委会和党员开展颂党恩活动

安居乐业的瑶寨村民,幸福无不念党恩。村党支部书记姚举福与村委商议后,决定在新瑶寨的两处新村设立“感恩墙”。

他们根据瑶寨不同民族的生活场景和民俗设计画面,邀请艺校学生帮忙在墙上作画。金黄色的麦田前,站着两位满脸笑容的布依族妇女;瑶寨山脚几位长衫瑶男女围在一起话家常;曾经的山间瑶寨景象画面上,用浓笔重墨的大红字体 写着“时刻念党恩,永远跟党走”……这些感恩墙不仅美化了村寨容貌,也时刻提醒着居民们,如今宽敞的住房、干净的街道、脱贫致富的产业,都来之不易,需要懂得感恩,好好珍惜。

村党支部书记姚举福获得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

身为退伍军人的姚举福于2013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最大的愿望,是如何履行好党的基层组织的使命和责任,带领瑶寨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地处深山险峻之地的板寨村,道路崎岖,交通闭塞,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利。“要想富、先修路”,姚举福带领村两委,依靠党的扶贫政策,在贵州省交通厅的支持下,终于在2019年12月完成了里根经板寨到王同的通村公路12公里建设。这条路是2019年全县唯一在建设的通村乡道公路。与此同时,还完成了板寨村10公里的机耕道路面硬化建设,16个组串户路建设,完成全村16个组13个自然寨环境整治及庭院建设,还有各村各组的党恩墙、宣传栏建设。

“村里村外的道路等基础建设搞好了,发展产业是关键”,姚举福多方寻找机遇。2016年,他动员一位福建来此旅游的老板,在板寨村投资发展生态产业,村里流转了1000亩土地种植百香果,村里也因此拥有了第一个产业。紧接着,从150亩黄金蜜柚落地,到332亩黄金百香果试种、230亩蜂蜜脐橙种植,再到500亩百香果新增基地种植完成,板寨村种植建成了“板寨坝区千亩百香果示范基地”。他们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项目覆盖农户243户930人(其中贫困户137户540人),村民就地务工,从根本上上实现脱贫致富。

国家林草局驻贵阳专员办党组书记、专员李天送,到板寨村调研并指导发展食用菌基地

为了扶持板寨村的生态产业,国家林草局驻贵阳专员办党组书记、专员李天送会同乡党委、县林业局、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有关负责人,专题讨论板寨的未来产业发展情况。会上,李专员争取到了省林业局林下种植食用菌项目30万元落地板寨村。目前,板寨村食用菌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

近几年,在扶贫资金的扶助下,板寨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全村建成了近2000亩的高标准农田。为了帮贫致富,村里还组织贫困户发展养牛。由农户自己发展,村里初级验收,上报县乡政府,然后由县乡两级再验收。几年来,全村共扶持了80户发展养牛,每个养牛户获得了4000元的养牛补助。

板寨村的瑶族村民在村头合影

地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板寨村,临近景区,风景优美,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认准了旅游这条路子,2006年,还是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姚举福花了30多万元修了村里的第一个农家客栈,他用自己的实践和行动,向村民们证明旅游这条路走得通。眼看着的姚举福客栈游客越来越多,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大胆尝试,越来越多的农家客栈在板寨村兴建起来。如今,板寨村的农家客栈已经成为茂兰景区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瑶寨增收致富的最具吸引力的产业。

2019年,板寨村被列入贵州省“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名单,这个地处深山的小村庄始终走在全县脱贫致富的前列。村民们说,这要感谢党的好政策,也感谢村里有个一心为村里谋发展的好书记。(刘惠兰)


0
上一篇: 云中味道 世界大同——第二届世界面食产业发展峰会8月将在大同启幕
下一篇:“链主企业”在田间拔节成长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