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产 业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新兴科技在重构未来出行格局

2020-11-05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刘瑾   加入收藏

汽车产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其所在的出行领域亦是如此。在这场颠覆性变革中,电动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地图信息、出行大数据等多个领域的边界正在瓦解,走向跨界融合的新模式。

日前,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2020)在浙江德清召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汽车的内核变了、边界也变了,传统汽车产业链正在大范围重构,走向高科技。未来出行产业链建设已见雏形,未来交通的布局已经展开。

新能源车向中高级阶段发展

在出行大会的主会场外,搭载着最新的L4级智能驾驶系统的“蓝胖胖”首次亮相。

据了解,这辆无人驾驶小巴由福瑞泰克与蓝城集团联手推出,将在2022年亚运会比赛场馆之一运河亚运公园中,作为特色交通工具供游客乘坐体验。

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L4技术专家姬猛介绍说,这辆无人小巴车外部搭载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定位系统,同时利用5G及网络化,单车智能与网联智能协同,可实现封闭及半封闭场景下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运营。

显而易见,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属性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

“我们正在经历一百多年来汽车产业最深刻的一场变革。其深刻程度可以称之为汽车革命。”陈清泰表示,电动化只是这次变革的1.0版本,充分释放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能还有赖于网联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务的创新,使电动汽车与新能源革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实现融合与对接。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是今年出台的两份重要的产业战略规划。”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机械处处长吴卫指出,这表明电动化、智能化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战略方向。

对此,陈清泰认为,基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文件先后出台,以这些政策文件为标志,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由发展的初级阶段转向中高级发展阶段,即由着重解决三电技术、提高安全性和破解续航短、充电难、买车贵、不安全等电动汽车自身的问题,转向以更多的精力关注与相关行业和高技术的协同。

“未来的电动汽车,将是存储和消纳绿色能源的基本单位,是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陈清泰表示,未来的电动汽车同时也是将新一代移动通信、共享出行链接在一起的节点,从而推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较大程度上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能源、环境、城市交通等痛点和难点问题,重塑未来出行体验。

新业态新技术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交通出行带来较大影响,但与此同时,城市出行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的深度融合,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在促进创新、改善民生以及提高出行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网约车领域已有超过190家平台公司在各地取得了经营许可,250多万驾驶员持证服务,百万量合规的车辆投入市场,日均订单达到了2100万单,占整个出租汽车客运量的20%左右;共享单车已经在全国360个城市投放运营,日均骑行量达到了4570万人次;在分时租赁领域各地已投入运营的车辆超过20万辆。

共享出行俨然常态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分析说,自动驾驶一旦和共享出行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出行方式。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团队的研究发现,现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还是一种处于L2、L3级的出租车,安全成本即以安全员和监控为主要构成的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60%,但根据研究模型测算结果显示,5年后安全成本下降幅度会超过90%,10年后运营成本占总成本一半,替代司机成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具备内在激励性,并驱动市场投入更多资源。

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平台运营商以及科技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5G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对汽车工业快速渗透,正以不可预期的速度推动出行格局快速重构。

无人驾驶公司AutoX在上海打造了无人驾驶RoboTaxi运营中心,里面有将近100台的无人驾驶车,其中一部分在上海嘉定区实现对外开放载人的示范应用。

无人驾驶公司AutoX全球副总裁潘坚伟告诉记者,公司拿到了美国加州全无人驾驶牌照,在今年的加州接管里程排名中,排名全球第四,做到了2万多公里接管一次的技术指标。在国内,公司拿到了深圳、广州、上海、武汉、肇庆等城市的自动驾驶牌照,开展在不同的城市在落地载人的应用。他表示,“这使得我们可以更接近真正实现规模化的RoboTaxi无人驾驶的安全出行。”

中兴通讯一级子公司英博超算总经理田锋介绍说,公司与奇瑞合作的大型七座纯电SUV“蚂蚁”年底即将上市,成为第一套国产智能驾驶量产车。“我们做的是L2.99级智能驾驶,要留10%放到路上去解决,即通过5G、V2X把传感器放到路测,跟车辆协同来解决,同时把车价拉到特斯拉的四分之一,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跨界融合、协同合作是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中心主任刘经南在视频连线中称,自动驾驶对我国来说,是为了将城市与国家变成智慧的地球,是为了实现一个区域管理。

基于汽车的变革,新一代移动通信与共享出行开始链接在一起,智能交通的发展也在逐步将智慧城市脉络打通。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理事长,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从新基建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中国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比如,国内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发展了多年,已经汇集了2亿多的用户,覆盖了1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单一体系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无论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还是发展未来出行,发展的平衡性是一定要考虑的要素,”王笑京说,汽车要走向新能源、互联和自动驾驶,就要建设新基础设施,还要应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同时要考虑现阶段的实现以及与未来衔接的可能。

张永伟指出,人、车和城市的关系,将被出行服务的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重新塑造。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公交等L4级以上自动驾驶场景已在多个城市试点运营,但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也需要不断推进。

“未来交通的布局已经展开,其中涉及多产业、技术融合,因而跨界融合、协同融合是这其中成败的关键。”陈清泰表示,这涉及能源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链调整和改造、就业岗位的转移等等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属于牵涉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先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将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

 


0
上一篇: 红豆集团发起 长三角智慧零售服务产业链联盟获授牌
下一篇:中国信用教育产业大会在成都举行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