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吨,成交额580.00元,开盘价58.00元/吨,最高价58.00元/吨,最低价58.00元/吨,收盘价58.00元/吨,收盘价与前一日持平。截至16日,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0吨,总成交额580.00元。
为兑现中国给世界的“双碳”承诺,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运行10个月份以来,碳排放权交易稳步推进。
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绿色低碳也已成为共识。在政府的引导下,诸多企业先后加快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也仍有部分中小企业受发展理念、资金实力、技术基础、管理水平、监管效率等因素制约,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总目标下承担了巨大压力。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扩大劳动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改善社会民生、疫情防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引导、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主动践行“双碳”责任呢?
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陈宇铎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促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标准宣贯工作。
一是构建长效的节能减排标准宣传教育机制,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培训,帮助中小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及节能减排标准。强化企业全员培训,使广大员工熟悉环保标准和准则。二是引导中小企业依法贯标,督促企业认真贯彻相关节能减排、环保技术标准,使之全面渗透于企业绿色发展的规划、设计、投入、生产等重要环节,引导企业制定一系列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和工作标准,加强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建设,使贯标工作与企业绿色发展紧密衔接。三是营造中小企业贯标氛围。严肃查处中小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打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认真总结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经验,及时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推动中小企业深入贯彻节能减排标准。
提高节能技术和绿色服务水平。
相关部门要以节能为抓手,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引领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先进设备,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鼓励组建产学研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推进技术攻关,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建立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咨询服务机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深入企业问诊把脉,为企业提供污染防治方案制定、清洁生产审核、污染物排放监测、环境风险管理、环境治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降低企业环境治理成本,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提升数字化低碳管理能力。
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打造可复制可推广赋能应用场景,满足节能减排的数字化需求。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绿色生产实施数字化远程监控,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提供大数据联动、生产数字化管理等便捷服务,减少重复消耗,形成绿色新生态链。此外,还要把数字化节能减排系统建设作为降低工业发展能耗需求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用于重点行业节能,实施工厂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数字化,建设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寇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