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陕北,酷暑炎炎。
山间的道路还因为昨夜的暴雨肆虐而泥泞不堪,似火的骄阳却已然在清晨早早的升起,毫不留情地泼洒着炙热的光线。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二队维修工薛成穿着高筒雨靴深一脚浅一脚走在通往下一个井场路上。已经忙碌了一整晚的他虽然已经满脸疲惫,但是脚步却丝毫没有放缓。
“风能停、雨能停、车能停,但是采油不能停!”薛成双手紧了紧胸前工具包的带子后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不能让机械故障影响了扩油上产的任务!”
今年年初,延长石油集团就以“开局即决战、稳增长多贡献”为要求,全力以赴促销增产。所属延长油田公司从领导层到基层站队,从采油一线到维修车间,从注水站到联合站,扩油上产成为了每一个油田人心中的目标。
截至6月底,油田公司生产原油573.8万吨,完成年计划1130万吨的50.78%,产量实现了“硬过半”,同比增加产量10.8万吨,是“十三五”以来半年产量的最高水平。
“精细注水”让“老油田”澎湃“新动能”
“油田要稳产,注水是关键。”延长油田董事长李文明在年初召开的“延长油田公司四届二次职代会暨2022年工作会上”提出,要继续落实延长石油集团提出的“少打井、多出油,提高采收率”要求,持续推进延长油田“三年精细注水大会战”。
延长油田的主要开发区域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侧,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藏。国际上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的油田即称为低渗透油田。延长油田开发的区域渗透率普遍在0.1至0.5毫达西,其中多数是已经开发了几十年的致密油层,含油的岩石坚硬致密,被称为“磨刀石”,开采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在两轮三年注水大会战后,证明注水是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最有效、最高效的方法之一。”延长油田总工程师王永东表示。
吴起采油厂安全员对注水井高压阀门进行安全检查 摄影/王伟
注水就是利用了水密度比油高这一物理特性,将水注入油层,用水将蕴藏在油藏之中的原油往出赶,最终在油藏之中形成水在下、油在上的分布格局,再把原油开采出来。
“由于油藏储量相对贫瘠,不仅开采难,开采成功后产量自然递减速度非常快。”王永东说,自然递减是原油生产避不开的规律。如果按油田10%的递减速度计算,延长油田要维持一千万吨油气田稳产,意味着每年要额外找到上百万吨的产能来弥补缺口。通过注水向地层补充能量,不仅可以使老旧油井稳产量多出油,也可以有效提升注水受益区内新建井的产量
延长油田在开发实践中,一直把“油水并重”的思路贯穿于整个油田开发的全过程。坚持注好水、注够水,使低产、低效的油层获得“解放”,使一批难采收的油藏实现了效益的开发。
2015年7月延长油田成立了注水项目区管理指挥部,实施注水工作的项目化管理,在六年的时间里先后开展了“三年注水大会战”“新三年注水大会战”两轮注水会战,成绩卓然。
“坚持注水核心战略不动摇。”2021年下半年,延长油田“精细注水三年大会战”全面展开,配套专项资金5.8亿元实施注水区综合调整治理。
“精细注水就是在磨刀石上做微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注水能更精准有效的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油田公司注水项目区管理指挥部指挥薛涛介绍,精细注水提高了注水精度,能更好的均匀地层压力的分布,使油田稳产增效。
延长油田“三年精细注水大会战”按照“效益为先、分类治理,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从提升油藏认识、完善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科技驱动、高素质队伍打造、高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多管齐下,不但实现老区块的稳产增收,兼顾了新区块的合理开发,还使部分老油井重新出油,实现了能源二次的开采。
截至今年6月底,延长油田精细注水效果显著:新井投产同比下降3.5%,综合递减率同比下降1.94%,全油田采收率同比提高0.53个百分点,实现了“少打井、多出油,提高采收率”的预期目标。
“科技创新”给“老油田”增添“新动力”
“油田增产要依靠核心技术的提升。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延长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雷俊杰表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油田的健康发展。“从延长油田的发展史来看,任何一次进步和飞跃都要依靠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更要依靠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核心技术。”
“从2015年油田公司大规模推广注水技术以来,延长油田在注水会战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把一次次技术创新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加强,最终形成了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油田的精细注水技术体系。这也是‘精细注水大会战’开展的技术基础。”雷俊杰说。
创新工作室职工进行小改小革
延长油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以“精细研究、精细调整、精细工艺、精细管理”为核心的精细注水开发配套关键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新突破;坚持在注水理论上求突破、核心技术上攻难关、适配工艺上抓研发,先后形成《延长油田开发特色技术及管理》成果专著;针对油田三套主力油层五种油藏类型的不同特性,攻克了五项注水开发关键配套技术,成功研发了低压井泡沫洗井等一大批油水井适配工艺,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为油田提升开发效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支撑。
延长油田稳扎稳打推进科技增效,扎实推进“揭榜挂帅”机制,推广运用先进技术,攻关核心和前沿技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精细注水技术以外,延长油田还在油田勘探、水平井开发、大斜度井开发、页岩油及致密油开发、CO₂驱油技术等领域下功夫,求突破。
上半年,延长油田技术增效硕果累累:多个区域精细勘探取得新发现,预计新增地质储量1000万吨;多个区块非常规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延长油田第一口页岩油井水平井吴页平1井试油放喷,最高日产油163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CO₂驱油技术及地质封存安全监测”课题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全力攻克原油采收的关键技术外,油田公司还在设备维修、污水处理、原油贮藏等方面不断的进行技术积累。”延长油田工会主席高伟介绍,许多油田职工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他们的创新发明不仅为延长油田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也构成了延长油田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小发明解决了大问题,小创造带来了高收益。”
刘亚洲是延长油田定边采油厂一名普通的职工,也是2022年7月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油气开发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金奖获得者。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累计推广应用小改小革17项225井次,包含地面设备运行管理、井下新工艺、油井集输、原油发运等多方面。
近年来,延长油田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职工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创效活动。专门出台《职工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细则》,成立了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鉴定委员会,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职工的技术创新活动和优秀成果。
近五年来,延长油田累计投入1500万元科技经费用于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活动,直接经济效益达2.5亿元,为油田扩油上产发挥了巨大的助力作用。
“优良传统”促“老油田”勇踏“新征程”
“石油开采归根到底核心还是人,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延长油田党委宣传部部长任小辉表示,“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是延长油田扩油上产最坚实的精神支撑。
延长石油创立于1905年。1907年钻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35年,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在延长石油厂成立。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延长石油培育形成的“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成为延长石油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延长石油始终为中国民族工业、革命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延长油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振东表示,八十多年来,延长油田的开发建设与国家能源发展紧密相连,延长油田的发展也备受党中央的关怀呵护。延长油田精神最鲜明的特质是听党话跟党走,忠诚担当。
蔡学义是吴起采油厂白豹镇27-81工作站的负责人,今年已经年过半百的他已经在油田工作了整整25年。在这25年的油田生涯里他多次获得过延长石油集团“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他带领的团队多次获得延长石油集团“六星红旗班组”“先进集体”等荣誉。二十多年来,他以站为家,以井为伴,身居大山,扎根一线,用心用情守护着每一口油井。
自从穿上这身“延长红”后,蔡学义已经有十多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这么多年,早就把工作站当成了家,习惯了在站上过节,让年轻人多回家团聚吧!”逢年过节,蔡学义都会带领值班员工一丝不苟的巡视着井场,不放过全站任何一台设备,不放过任何一处风险点,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问题,确保节假日原油生产的安全有序。
“我是一个党员,年轻时候要奋勇争先,现在年纪大了更要给年轻人树榜样立标杆。”蔡学义指了指办公室墙上“以厂为荣、以站为家”八个鲜红的大字说:“我大半辈子就是这么过的,别人觉得这种生活很单调很枯燥,但是我觉得非常的光荣和骄傲。”
6月底,白豹27-81工作站计划生产原油6161.27吨,完成任务6348.12吨,超计划实现了产量的“硬过半”。
“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核心在党的坚强领导,关键在人的担当作为。”李文明表示,要大力弘扬“埋头苦干、不怕困难”优良传统,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劳动竞赛等主题活动,把原油生产任务往实抓,把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往远谋。
今年以来,延长油田继续推进以“比一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比贡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比作风,提升担当作为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提升”活动,争先恐后的热情弥漫在每一个油田人的心中。
延长油田公司坚持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全面开展了“稳增长多贡献,百日劳动竞赛”活动,持续加快生产步伐,所属各单位抢时间、赶生产、占主动、全力冲刺、月月超产,千里油区呈现只争朝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上半年原油生产任务。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高振东表示,延长油田下半年将按照集团的统一部署,保安全、保稳定、保产量,沿着“创新、效益、平安、低碳、绿色、数字、和谐”六个油田建设方向全速前进。为集团“再造一个新延长”、为全省经济稳增长交出一份百年油田的“新答卷”。
“风雨再大也大不过我们的决心!”烈日下,薛成在井场内挥汗如雨,专心维修着设备。远远望去,他身上红色的工服在阳光下是那么的鲜艳,仿佛一朵盛开在井场的山丹丹花。
(图、文/延长油田 刘一国、杜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