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产 业 >> 文化旅游 >> 浏览文章

汉阳古镇,从历史走来

2022-02-24 来源:人民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蒲光树   加入收藏

去四川眉山青神县的汉阳古镇时,天空飘下零零碎碎稀稀拉拉的雨。古镇仿佛刚从岷江的历史长河中打捞出来,石板街道、马头墙、小青瓦全都湿漉漉、水淋淋的,初春的寒气在古镇上满街乱跑。古镇不逢场,街上游客也不多,原本狭窄的街道显得有些空旷。我们走走停停,想努力看懂汉阳古镇的前世今生。

  古镇大多因水而兴,汉阳镇也因岷江而繁荣。汉阳镇依偎岷江之滨,居眉山、乐山中心地域,是蜀中经水路去往乐山、重庆以及江南的重要通道和舟船停泊口岸,商业繁荣,经济活跃,成为岷江流域远近闻名的水码头。

  走进古镇,走在棉花街、横正街、半边街、盐关街、米市街、后正街,仿佛走在明清的岁月里。汉阳码头虚空的渡口,还在摆渡着南来北往的似水流年、过眼云烟;老戏台上的川剧高腔,还在吼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世事风云、苦乐年华;青石板路面印满了一千多年来草鞋、木屐、绣花鞋的痕迹,层层叠叠;汉阳丝市那一卷卷光泽鲜亮的银白色“汉阳丝”,带着蚕的体温和桑叶的清香,走在丝绸之路那幽深邈远的时空里;小贩的叫卖声、赶集者的讨价还价声、拨浪鼓的叮当声连同鸡鸣狗叫混合成汉阳镇罗裙拖地、商贾云集、热闹繁华的市井图和人间至美的烟火味……

  汉阳古镇就这样续写着悠悠岁月里的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的杆秤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菜市场的菜商都用天平秤了,盐关街的汉阳杆秤店还在用心坚守。店门口一位中年男人手握水杯倚门而立,张望着街道,他就是杆秤店的第四代传人陈师傅。杆秤店很小,房梁上、墙上挂着锯子和各式杆秤,制秤用的各种物件散放在地上和操作台上,还有制秤的煤炭炉子。陈师傅热情地给我们介绍着秤、秤店和陈家杆秤的传承。眼下杆秤的传承虽然遇到空前的窘境,但陈师傅对传承杆秤的苦苦坚守令人肃然起敬。

  如今,“汉阳杆秤”已经成为眉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买了一杆杆秤留作纪念,陈师傅耐心地给我们演示秤的定心。他的认真劲,似乎在诠释着店外那块红色招牌上,“只要你的心平了,秤就平了”的深刻内涵。

  从杆秤店出来,我们来到了码头铁匠铺。

  码头铁匠铺外面的红色招牌,讲述着码头铁匠铺的动人故事:店里挥锤敲打的邹向云15岁从师学艺,与妻子辜泽容相知相爱,一起学习铁匠技艺,打了一辈子铁。夫妻俩把一块块生铁打成了一把把弯刀、镰刀、斧头、火钳,把码头铁匠铺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夫妻店。店里,邹师傅埋头敲打,火星四溅,妻子聚精会神磨口,红红的火苗柔软了坚硬的铁块。他们全神贯注,好像全然不知道有人正在欣赏夫妻店温暖的风景。

  下正街商铺墙上那块“彭家大院”的牌子,让我饶有兴趣又心生疑惑:大凡冠以“大院”的院子,一定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可眼前的楼房灰头土脸,这是什么“彭家大院”?正当我望着牌子疑惑不解,店里一位大嫂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参观。

  我们穿过店铺进到里间,里面几间穿斗结构大坡度悬山顶的小青瓦房,昏暗地被隔壁的马头墙、水泥墙困在中间,动弹不得。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房屋已经破烂不堪,只剩下木头架子和房顶的瓦片。

  大嫂零零碎碎地述说着买房经历,我一边听一边望着风雨飘摇的彭家大院,那屋檐、那椽子、那梁、那檩子上面明清以来的蛛网、灰尘,似乎也在述说着落寞的岁月。

  彭家大院有些老了。

  汉阳古镇也有些老了,有的木头房柱已经被砖取代,有的瓦椽已经破损,有的小青瓦已经脱落,“井”形街道被烟火熏染,像黑白电影的底片,放映着一段段褪了色的故事情节。

  我向来对古镇古迹心存敬畏,怕我们轻飘而错乱的脚步惊扰了历史文化古迹的千年梦幻。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历史悠久、古意十足的汉阳古镇;我们能为明天的人们留下一些什么?

  在汉阳古镇,我看到杆秤店在坚守;铁匠铺在坚守;龙头拐杖店在坚守。政府明令禁止拆老宅建水泥楼房,横正街上,有一户人家正在用木料修缮破损的老宅……

  正是这样的善举,正是对历史文化古迹的敬畏,才让我们有机会幸运地穿越时空,登临长城,走进紫禁城,走进莫高窟,走进阆中古城,走进一个个古朴沧桑的四合院,走进历史的记忆,感知古迹古镇古建筑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灵魂。


0
上一篇: 旅游业要在特色上下功夫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