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自然风光面前,雪对人们的吸引力无疑是位居前列的。这个冬天,冰雪旅游,迎来了空前的热度。一场初雪让故宫雪景刷屏,多日参观预约爆满;最近,“南方小土豆勇闯东北”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哈尔滨风头一时无两;山东威海和烟台也凭借一场暴雪,成为黑马旅游城市。
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滑雪场门票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多地滑雪场订单销售量、预售量创2019年以来新高,称“最旺雪季”亦不为过。雪景年年有,为何今冬盛况空前?冰雪经济究竟能释放多大的能量,这不光涉及知名景点是否能继续发光发亮,还关系到诸多小众城市能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看冰赏雪,冬季旅游顶流
无论是社交平台热搜,还是各地文旅数据,与冰雪有关的话题、旅游产品和服务牢牢占据前列。向往冰雪奇缘的人们,去滑雪滑冰、打卡绝美雾凇、看冰雕、赏雪玩雪,撒开膀子感受别样的冬日氛围。旺盛的消费需求折射出冰雪经济的巨大潜能。
在国外留学的汪敏,回国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坐上了前往哈尔滨的飞机。1月3日,汪敏和朋友在哈尔滨逛了一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她透露即将前往长白山。“首先是新奇。作为‘南方小土豆’,从没感受过冰天雪地的样子,以及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汪敏说,虽然大街上没有人山人海的拥挤感,但整体游玩的感觉很顺,“旅游不就图个新鲜吗?第一次见冰雕确实壮观,而且冰上项目都挺好玩的,这些是以往没有体验过的。”
互联网上前赴后继的关注,点燃了大众的游玩激情。和汪敏一样,更多的“南方小土豆”勇闯东北,让哈尔滨这座城市成为“2024年第一个网红”。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这个冬天,哈尔滨热度环比暴涨300%。元旦假期,目的地为哈尔滨的订单量,同比增长631%,酒店预订量暴涨17倍,冰雪大世界更是一跃跻身全国热门景点前三位。
因冰雪被刷新印象的还有烟台和威海。一场暴雪,配上独有的城市景观、一望无垠的海岸线被白雪装点,海边的锁链挂满冰凌,临海赏雪银装素裹秒回“冰河世纪”。网友称:不是北极去不起,而是威海更有性价比;北极圈烟台分圈。随手一拍的素材就能成为社交平台上绝佳的传播内容,动辄点赞量几万。
互联网传播将冰雪推向C位
冰雪是大自然的馈赠,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我国具有丰厚的冰雪文化底蕴,冰雪旅游的发展已有一定历史。我们不禁好奇:雪景年年有,为何今冬盛况空前?比如,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经年累月开发冰雪资源,怎么就突然一炮而红了?
这中间,有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一定垄断性和极具吸引力的冰雪旅游产品与服务作为支撑,这些是共性的特点,也是冰雪经济实现厚积薄发的基础。梳理哈尔滨、烟台、威海的走红之路会发现,互联网口碑传播是一个强大变量,引发了一系列的裂变。
传统的滑雪、滑冰等项目不再是人们对冰雪旅游的单一理解,冰雪海景、乡村风景、雾凇以及冰雪演艺等带有明显文化符号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吸引游客的目光。这层背景之下,造型奇特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不到3小时预约人数突破四万。
但因为游客过多,排队时间长,导致一些游客没法玩到想玩的项目,退票事件登上了热搜。官方连夜整改、帮助游客办理退票,一系列的举动获得了网友的点赞。随后,当地抓住机遇与热度,不断输出旅游服务形象,因势利导,优化冰雪消费场景。几乎所有景点的改变,都逃不出网友的火眼金睛,他们惊讶地发现,连鄂伦春族都被邀请出来表演驯鹿,鸵鸟出来游街,怕人多排队一口气造了三个冰滑梯。人们对哈尔滨的热情也积极回馈:“尔滨有好东西是真舍得往外掏”“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有趣又真诚的“城设”彻底立住。正是哈尔滨迅速输出热情好客的形象,一改传统刻板印象,而这种割裂与反差,一向是互联网上渴盼已久的素材,堪称流量密码。
体验为王的时代,情绪消费占据主流,时刻洞察游客情绪尤为重要。哈尔滨花式整活儿,全民参与,前往旅游的消费者感受最为明显,在他们的镜头下:以前的摊主会说“来了老妹”,现在是“来了公主”。豆腐脑南北咸甜之争,在哈尔滨落下帷幕,因为这里也出了甜豆腐脑。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是深度挖掘游客需求,精准切中消费者情绪、用心服务的久久为功。
在烟台和威海,冰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在海边的咖啡馆静静地坐一下午,观赏落地窗前的皑皑白雪,或是行走在冰冷萧瑟、挂满冰凌的木桥之上,这些独一无二的景观,让游客得到了精神与情感的双重满足,增加了游玩乐趣,丰富完备的周边服务造就了网红打卡胜地。冰雪叠加城市特色,为文旅延展价值链的同时又拓展了各自的利润价值空间。
感觉是体验的开始,在这些地方看冰赏雪,体验的不仅是大自然的奇观,还有城市特有的人文关怀。正是多元体验让情绪价值彻底拉满,引发互联网口碑裂变传播,共同将冰雪推向了这个冬天的C位。
“冰雪是资源,寒冷是优势”
冰雪虽然对很多南方人来说是稀缺资源,但在北方则是常见的风景。眼下国内除了知名的新疆禾木村,以及东北三省之外,在广阔的北方地区,还有大量地方的冰雪资源尚未被充分发掘。
烟台和威海,尽管在旅游市场上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但两者向来都是以海景著称,很少有人会专门因为看雪而前往。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贡献了难得一见的海边雪景,很多人才发现这一小众的观雪胜地。雪景与海景结合的独家优势,是烟威脱颖而出的关键。更早之前在网络上爆火的新疆禾木村,也是凭借如童话世界一般厚如砖的积雪,让人为之惊叹,才引发了网红打卡效应,成功跻身冬季热门旅行目的地。因此,怎样结合当地优势挖掘自身冰雪资源的独特性,是那些占据天时地利的地方应该着重考虑的。
独木难以成林,仅有冰雪还不够。虽然大自然赋予了许多地方冰雪资源,但如何对这些资源加以有效利用,使之成为冬季的绝对主角,考验着当地的“文旅功夫”。在冬季文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东北三省,正是在配套设施上做到了极致。深谙冬季生存法则的当地人,不光精通抵御寒冷的办法,还学会与寒冷和谐相处,甚至为我所用。极具特色的冰雪运动、美轮美奂的冰雕艺术,与热乎乎的东北菜、当地特有的洗浴文化深度结合,为不远万里而来的游客提供了一种堪称标准答案的配套玩法。
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冰雪是资源,寒冷是优势”。冰雪资源背后是更广阔的冰雪经济,即源于冰雪活动的第三产业、为冰雪旅游服务的经济生产活动以及为经济服务的冰雪活动。很多地方需要做的,正是像东北三省这样将资源利用到极致的思维,让冰雪资源与旅游、文化、康养、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从而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让冰雪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冰雪、森林与海洋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三大重点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日益升级,冰雪非但不再是旅游的阻碍,而是重要的吸引力所在,今冬的冰雪旅游热便可以作为佐证之一。作为一项新兴的度假旅游产品,冰雪旅游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而在这条赛道上,谁先破解冰雪旅游的密码,谁就掌握了未来旅游发展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