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好,则市场活力足;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强。一年来,勃利县委县政府紧扣打造全省县域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要求,主动对标先进、追赶超越,不断优环境、提效能、强服务,以努力打造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的“六最”特色营商品牌为目标,充分发挥“勃利五度”精神,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服务企业有“速度”。深入实施企业“敲门”行动,紧盯企业要素保供,以“店小二”的服务理念全面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勃利县创新服务方式,强化联动效能,成立了重点项目服务保障首席审批服务员联席工作组,将项目审批服务分为五个阶段以“企业开办”环节为第一阶段触角,从项目办理企业登记准入开始,由县市场局业务窗口向所有首席审批服务员发出服务提示,其他审批阶段首席服务员主动对接项目主体,提前做好审批指导,关联审批环节协同联动为项目审批服务做好保障。如,勃利县国家级农业现代产业园肉牛屠宰加工项目,1个小时40分钟为企业线上办完注册营业手续,1个小时为企业拿到“标准地”,“七通一平”全部在1月内完成,整个项目从洽谈达成意向到实现投产历经了6个月21天,项目完成从落地到屠宰试刀,成为又一个当年洽谈签约、当年落地建设、当年投产运营的投资项目。
破冰提升有“温度”。按照县委县政府锚定“六个聚焦”(聚焦行政审批难问题、聚焦行政服务滞后问题、聚焦办事群众多头跑问题、聚焦政务服务流程不优问题、聚焦数据交换不畅问题、聚焦营商环境“中梗阻”问题),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破冰”提升行动,在全省首创“一张身份证办退休”,通过年初工作人员预审档案,提前告知退休人员所缺要件,办事群众只需一张身份证便可办理退休,并同步发放退休证和《致退休老同志的一封信》,彰显了县委县政府对退休老同志的重视和关爱。同时,以“一张身份证办退休”为突破口,开辟政务服务提前审批新赛道,先后有7个部门推出10项政务服务提前介入事项,群众只需提出申请,审批部门上门服务,极大的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审批改革扫清项目落地“门前雪”。勃利县制发了《企业项目审批服务改革方案》等多个服务保障项目建设的制度和方案。对项目企业注册登记在材料不齐全的情况下,采取“容缺受理”从原有3天办结压缩到当日办结;项目建设实行企业信用承诺、部门联合预审服务模式,由专班带队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专项工作组点对点跑手续跑审批。提供“非必要零跑动”服务,由“首席服务员”为企业提供上门“送政策、 送审批、送服务、送辅导”服务。绿色通道“亮证优先”,设置“企业家服务专窗”全程引导陪同,通过“承诺办结”、“容缺受理” 等方式优减办事流程。如,用1天时间完成抽水蓄能项目前期数据交换,用17天时间完成哈里肉业项目前期审批手续,推动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
制度保障有“力度”。勃利县以盘活、发展、壮大为目标,制发《勃利县重点企业招商项目包保工作方案》《勃利县重点产业包保服务工作方案》《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重点项目企业由处级领导任组长,部门科级干部作为联络员,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服务。按照政府部门分管行业和分管职能,主动对接所属分管企业,在全县实施挂点服务企业,处级、科级、联络员三级联保联动制度,对全县108家企业结成包保对子,“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企业发展。在深入包扶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建设遇到的大事和聊天无意间的“吐槽”都列成了待办清单,小事联系部门马上办,大事反馈政府班子常务会议上,组织涉及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拿出解决方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如,为勃盛清洁能源项目投产,建立了9部门联动机制,解决了施工验收、注册登记、用工等8个方面问题。
推动发展有“高度”。勃利县项目全要素保障工作专班以政务服务中心“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专区”为载体,落实全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协同工作机制,聚焦办好项目前期“一件事”,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助力全县项目快速开工建设投产。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将涉及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竣工验收、政策咨询等24个部门55个办理事项整合到一个区域,专业人员集中联审联办,建立投资项目联合评审制度,成立审批服务专家库,打造各部门横向沟通,提前介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召开审服联席会议,现场同步征询多部门意见,帮助企业策划完善项目后续手续办理和材料准备,大力压减企业办事跑动次数,压缩受理时间,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全县对56个重点项目启动了项目集中审批会战,建立了“专班+专员”“督办+考核”推进机制,落实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过程服务措施,保障水电油气运、人地钱技数等生产要素,做到“无缝隙”衔接、“零障碍”推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如,勃盛18·30项目2015年11月入驻勃利县,项目建设过程受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为推动勃盛18·30项目重启达效,勃利县委县政府与企业互访商讨累计23次,2023年6月30日,勃盛18·30项目的产品尿素试产成功。该项目投产达效后,可年产合成氨18万吨或尿素30万吨、LNG产品2.3万吨、粗甲醇7000吨。同时,可与上游的鲁龙焦化联产,实现“煤、焦、化、电”一体的产业链,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10亿元、利税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
环境建设有“尺度”。勃利尺度是衡量勃利县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标准,它是勃利态度最直观的体现。年初,县委县政府依托“四个体系”工作机制,制定“四化”(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实效化)目标,明确了“七定”的工作标准。在定人上,坚持“帽子底下有人”,所有重点工作根据工作项目化要求,落实战线牵头领导、部门牵头领导和重点关键环节具体责任人;在定责上,坚持“责任前置”,工作开展前,全面梳理制定各级责任清单,确保职、权、责一致,人、事、活相符,分工明确、协助互补、联动推进;在定时限上。坚持“倒排工期”,要提前预判收尾、规定时限、明确进度,每项工作要按照项目化管理方式,找到关键性和标志性节点,逐段明确时限要求;在定目标上,坚持“目标导向”,每项工作都要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自觉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主动对接、主动对标对表,使各项工作紧扣全县中心任务推进;在定标准上,坚持“标准意识”,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量化管理,明确调度、入户、下沉、包保等工作最低频率频次,全面落实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工作落实要细“五细”要求,拉高标准上限在定督办上,坚持“马上就办”,对重点工作任务实行立项管理,严格落实综合部门、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战线领导、组织部门“五级督办”,前期督办方案,中期督办进展,后期督办成效,对中央省市批示、交办重要工作任务对账销号、闭环管理;在定反馈上,建立“三次反馈”工作制度,即立项反馈、过程反馈、结果反馈。未反馈,即视为工作未完成,将根据情节予以督办通报,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启动问责程序。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勃利县将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着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办好一件事”改革,对标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各项指标,使营商环境成为勃利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全县振兴发展的“金字招牌”。
(图、文/勃利县委宣传部 赵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