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并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政策推动。
中医药产业发展机遇得天独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中医药市场也得到了蓬勃发展。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我国中医药产业进入了迅猛发展期。
为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发展方针,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政策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驱动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医药政策密集出台。
2020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重要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药品深化改革,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传承精华,注重整体观和中医药原创思维,促进中药守正创新;坚守底线,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2021年4月,国家中药管理局颁发了《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2年,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形成并推广一批妇幼中医药诊疗方案、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等规范;到2025年,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服务覆盖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广大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2021年5月,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政策、提升便利化水平、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五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着力完善发展环境,形成部门政策合力,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相关制度。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立综合医院要把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
政策的支持无疑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在国家引导下,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也纷纷出台地方性政策促进产业发展。江苏省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四川、云南、河北、浙江等多个医药大省也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甘肃、安徽、河南等省还提出了打造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并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中医药产业投资重点
随着各地中医药道地药材资源和中医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加之山水休闲旅游业态的开发,我国中医药特色小镇的发展如火如荼。中医药特色小镇适合在道地药材产区开发培育,如浙江及沿海大陆架地区的浙药,产于贵州、云南、四川的贵药、云药、川药等。这与特色小镇的发展源头以及中医药资源优势有密切关联。如今各地中医药小镇的数量不断增加,围绕中药材产业、健康养生领域的项目众多,政府纷纷借此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
中医药小镇要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精准定位。按照“三产融合”的整体思路(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三位一体”模式(即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化运营),以中医药产业集群为核心,带动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及保健品、按摩推拿等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形成中医药产业+文化+养生+旅游相互融合的发展特色。
中医药产业园。集群化发展是中医药产业的一种有效避险机制和竞争利器。以中医药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最近几年也在不断发展,通过发展中医药产业园可以集聚中医药产业、完善相关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推动中医药产业的良好发展。充分运用现代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设中药智能化制造生产系统,从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炮制、制剂生产、质量检验、储存运输等环节整体实施智能化升级。依靠中成药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大品种的发展,大型企业和优势科研团队联合攻关,打通从资源保障、产品研发、科学应用到流通营销的各个环节,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资源发展和资源整合优化,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元时代智库理事长 程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