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泾渭新城的陕西汽车重卡扩能项目总装(一线)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技术人员正在对机器人生产设备进行调试。作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拥有年新增20万辆车架及5万辆底盘装配生产能力。
技术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调试
产业兴,城市兴;产业强,城市强。陕西汽车重卡扩能项目总装项目的落地落实正是西安经开区加快推进“四新战略”的鲜活写照。作为陕西首个产值过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西安经开区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补齐产业链、增强创新链、稳定供应链,全面构建“4+4+4”现代产业体系,以制造业强区为主线,梳理明确全区重点产业链并建立“链长制”,发挥“链长”统筹协调、“链主”引领带动作用,以“产业创新”这把“金钥匙”,为全市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千亿级汽车产业蓬勃兴盛
围绕构建商乘两用齐全、整零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经开区重点打造以陕汽控股、吉利新能源汽车为“链主”的双龙头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在巩固提升重卡全国领先地位的同时,依托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升级,推进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研发生产,加快北汽“双园”项目落地建设,扩大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等企业产品覆盖,吸引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配套项目落地,加快吉利星越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市场推广以及奔驰smart生产制造项目落地,大力拓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以及工业设计、汽车金融、汽车文化等后市场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预计到2025年,经开区汽车产业将实现产值1500亿元,汽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提升至30%。
新材料产业集聚强大动能
日前,2021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揭晓,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高质量成长和巨大潜力,荣获“高端制造产业最具成长上市公司”。作为经开区规划打造以西部材料、西部超导为“链主”的双龙头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员,西部超导取得的成绩就是这里为区内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保驾护航的缩影。除了政策支撑和服务外,为开展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经开区还在近期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签订新材料项目产业化投资协议,此次签约将为经开区和西安市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大动能。未来,经开区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预计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将实现产值250亿元。
新能源产业点亮绿色经济
近日,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了西安市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器”示范平台,隆基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与智慧能源展示中心作为两链融合“促进器”入选。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经开区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30-60”双碳目标,强化以隆基乐叶、捷力风能为“链主”的双龙头产业集群,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为特色,统筹各类科技资源要素,从科技企业梯队、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支撑、人才集聚培养、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切实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将在该区实现产值750亿元。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乘势而上
在工业智能化发展新趋势背景下,经开区厚植“经开智造”新基础,聚焦智能、绿色、服务“三化”转型,完善航空动力及零部件产业链、轨道交通产业链及输变电装备产业链,打造以西航莱特、永电捷通、西电高压开关为“链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同时,着力打造以华天科技为“链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速先进生物识别模组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提高龙头企业封装技术和封测规模,形成本地化供给体系。通过加快布局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配套企业,经开区集聚更多材料企业及制造厂商,打造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供应基地,持续引进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发展服务于国防科技、新能源商用车、智能装备等需求的应用产品、工业软件、应用系统,强化产业支撑。
依据“四新战略”规划,到2025年,西安经开区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新兴产业年产值将突破300亿元;服务业年营业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特色制造业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跃升,产业集聚、结构合理的“4+4+4”现代产业体系竞争优势将更加凸显。
图、文/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左丹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