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经 >> 浏览文章

湖北竹山:智慧农机奏响科技兴农“序曲”

2024-06-1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芒种时节农耕忙,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登高远眺,万亩烟田一望无垠。这里2万多亩的烟区已完成烟苗移栽、烟田培土、绿色防控等作业,田间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近年来,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推进烟叶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在烟粮融合、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构建“机艺田服”融合发展的机械化生产系统,打造全程机械化之路,加快迈出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

图为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烟区 龚铭铭 摄

来自各植烟区的烟叶技术人员汇聚竹山县擂鼓烟区召开全县机械选型现场会,现场演示了田间打药机、除草中耕机、中耕起垄机等田间管理环节机械操作方法和作业效果,以“赛马”式选型演示,进一步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次农机选型会让全县烟叶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到当前农机、农艺、农田之间的适配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全县烟草农机农艺融合试点工作。”参加此次现场会的技术人员说道。

以此次验证会为起点,加快成熟适用机械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立足烟区实际,以推进机械化为导向,加快适用、好用中小型机械的选型,积极探索机械减工、流程减工的降本增效途径,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践行见效。

图为竹山县农机农艺融合验证现场 张芳 摄

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不断优化种植区域布局、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大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大山区适宜小型农机推广力度,积极争取农机各项优惠补贴政策,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率,邀请农机经销商深入烟田,通过实地查看,依据土壤和地势情况,筛选出适合山区适用的机型,进一步提升烟区机械化生产使用率、覆盖率,降低烟农劳动强度。

“就拿起垄环节来说,去年种了60亩的烤烟,需要1个多星期的时间来起垄,费工费时。现在通过筛选适合我们山区生产的农机起垄,我这60亩地3天就起好了,减工降时,还节省了一半的费用。”烟农肖友堂忍不住笑地说。

图为竹山县公祖村烟农利用农机起垄作业 杨文奎 摄

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一步,也是拉近农户与农机之间距离的关键纽带。今年,全县购买改良后起垄机1100余台套,有力推动“三先”工作,同时,保证了大垄一次成型,标准落实到位,垄体饱满,烟苗长势整齐一致。在提升农机资源配置效率与扩大使用效益,真正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普惠烟农的有机融合与一体推进,真正实现了“减工降本增效”的目标。

农机农艺互促互融的关键在机制上,政府有政策、企业有技术储备,那就需要以农户为纽带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交流辅导平台,集中组织烟农开展技能操作培训,分享各类农技知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有效引导和规范关键技术落实落地。

“以前种烟很多环节靠的都是经验主义,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往往达不到种植要求。现在整地、起垄、打孔、培土、打药……这些都能用机器来干,既便捷又精准,种烟可轻松多了!”竹山县深河乡烟农陈祖红言语中满是轻松。

一直以来,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举办一系列农机培训会议,为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以技助农、服务为农,及时解答农民的技术难题,帮助更多农民解决好生产难题。通过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不断解决烟叶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翟雨霏、龚铭铭、张芳)


0
上一篇: 红旗飘扬达沃斯 民族品牌有自信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