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经 >> 浏览文章

浙江临安:翰墨挥毫铸军魂 妙笔丹青映初心

2024-09-1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身材魁梧,头发黝黑,鲜红的党徽别在胸前……无论走到哪里,这个男人总能让人一眼识别出他的军人本色,从小酷爱诗词书画的他自参军以来,就坚持以翰墨书写军魂、以书画描绘廉心,始终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着身边的人。他,就是目前任职浙江杭州临安区烟草专卖局纪检监察员的王以军。

1983年,王以军于入伍,加入炮兵营。次年,应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此次战役中,炮兵军团发挥了重要的战术作用,其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师炮兵团指挥连有线排也因此获得集体一等功的荣誉,他本人荣获了个人三等功。回忆这场战役,有许多瞬间烙印在王以军的记忆里——

“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我一听到战友受伤的消息,就马上背起两个急救包火速赶往……”冒着枪林弹雨,他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战壕里,将自己的“手足”营救回营地里。看着鲜血淋漓的战友,他强忍心头的悲伤,将其转化为打胜仗的信念决心和奔赴战场传递信息的不竭动力。

“战友都是兄弟,我们虽然一起战斗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一同经历过生死,那种情感,真的是比亲人还亲呐。”每每回忆起与老战友们的往事,王以军总是热泪盈眶。而那段军旅生涯,带给他的不只是难以忘怀的手足情深,更让他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让他更加坚定了用所学回报社会、以真情服务群众的想法。

还在部队时,王以军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书法练习,哪怕训练中场休息,他也会利用坐卧在泥土地的片刻时间,拾起小树枝在地上圈圈划划,练习书画。同时,他也会用这个技能全力支持营队宣传工作,部队每期的黑板报,总有他的贡献。

1998年退伍后,王以军转业来到了临安区烟草专卖局。然而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他始终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直到练习临摹到7点再去洗漱上班,这样的循环往复在外人眼里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但他自己却乐在其中,也许是因为他将在部队时对胜利的强烈渴望转变成了对艺术理想的不竭追求。

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王以军还参加了不少学习交流活动,拜访了多位书法和绘画的名家。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他的技艺越来越成熟,作品也逐渐获得了认可。如果说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苍劲有力,体现了军人特有的豪迈气概,那么他的绘画作品则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图为王以军正在进行书法创作

在临安区烟草专卖局工作期间,王以军经历了专卖管理员、纪检监察员等不同岗位的锻炼,其中,任职纪检监察员时间最长。在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自身书画特长,以艺术之形勾勒廉洁之美、以艺术之韵传播廉洁之念。其书法作品《廉政格言警句》一词一句将廉政的要求与益处凝练呈现,获临安区纪委、市直机关工委、市质监局联合举办的“我的人生座右铭——廉政格言警句”一等奖。

除了将作品与纪检工作相结合,王以军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担任临安区老年书画协会会长一职的他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热爱书法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指导,助力他们乐享多彩晚年生活。同时,还积极号召临安区烟草专卖局的“香溢”志愿者们,在每年春节期间,无偿写“福”字、写春联,并联动社区、乡镇开展送“福”到店、送“福”下乡活动,意在将新春的喜庆吉祥传递给更多的人,至今已累计送出两万余幅作品。

图为王以军与临安烟草志愿者一起写“福”字、写春联

“诗书净化心灵、画印陶冶情操”,这是王以军多年来的感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诠释了军人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和自己对书画艺术的孜孜追求。未来,他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通过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持续传递廉洁理念与向上能量。(郑仁鸿)


0
上一篇: 中国银行恩施分行开展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