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项措施,一系列开放举措助力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金融大循环的末端,不良资产处置对于防范金融次生风险、提升金融资源配置以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十分重要。根据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1年增长,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呈现普遍递增的趋势,2023年达到4.5万亿;银保监会62号文,财政部54号文,国务院19号文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殊资产处置;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参与者持续增多,竞争增大,特殊资产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特殊资产管理行业专家赵同超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方面是团队的整体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是整合优势资源,协同合作并创新资产处置方法。”
提升综合能力,打造专业团队
未来,特殊资产管理行业的生态系统将更加复杂,业务模式也会愈发成熟,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会进一步加大,行业对人才专业要求将进一步提高。由于处置过程涉及金融、法律、财务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因此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从2004年加入特殊资产赛道,赵同超亲历了行业二十年来的变化,先后参与主导中国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不良资产包的竞标、外资银行首例跨境不良资产包转让案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案子。他以其主导的某国有大型企业破产重组案为例向我们分析了把握节奏能力以及信息整合的重要性,当所有的参与企业都急于结案时,他按照自己原定的计划,有序带领团队对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基于这些资料以最适合的案子债权转让方式进行处置,最终以参与的外资银行中最高的价格回收现金,为银行挽回大量损失。赵同超表示:“团队项目分工对专业度和协作能力具有很高要求,在实践中需要鼓励团队通过跨越自身负责的领域不断积累经验、奠定理论基础并积极与外部人员交流,从而锻炼多方面能力。”
整合资源,协同探索特殊资产处置新模式、新路径
特殊资产有三大主要参与方:出让方、中间服务机构、收购方。三个参与方各自有优势,出让方作为资产的原始持有人,掌握丰富的不良资产的资源以及详细的信息;中间服务机构作为搭建的桥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收购方则有着雄厚的资本。另外,随着外资进场,开拓市场的同时将会带来更多先进的特殊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赵同超认为各方应加强协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成就,共同推动特殊资产的有效流转和价值最大化。而银行作为特殊资产管理的交易主体之一,同时也是交易中间服务的主要需求方之一,需要充分发挥粘合剂作用。一方面,对内着力解决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努力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推动特殊资产经营管理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不断提高经营质效。对外,不断丰富和拓展特殊资产行业生态圈,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更高效地实现价值修复、提升和变现。另一方面,科技赋能金融亦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完善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强风险管控、实时监测以及及时预警,提升特殊资产智能化水平;以此积极探索从处置特殊资产向经营特殊资产转型升级的道路,深耕细作项目全周期管理,充分挖掘项目价值,加强特殊资产经营管理效益。
未来,特殊资产行业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资产范围会越来越广,将诞生出更多的投资机会,从业者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助力特殊资产管理行业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更加关键和积极的作用。(文/张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