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北建阳这片沃土上,朱子理学曾在此传道授业,法医鼻祖宋慈于此明察秋毫,建盏窑火千年不熄,建本雕版墨香永续。如今,一群普通的零售店主,正以一方店铺为窗口,用匠心与情怀,为家乡的山水画卷写下最鲜活的注脚,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者。
一盏窑火,照见千年风华
“叮铃——”清脆的碰撞声在建阳区建盏一条街的“建瓷坊”响起。店主叶双芝轻捧一只乌金油滴建盏,釉色如星河璀璨。“这是千年窑火的精魂。”她向进店的游客张先生介绍。
图为建盏坊店主叶双芝在窑内烧制建盏。陈彩丽供图
张先生本是寻烟而来,却被店内琳琅满目的建盏吸引——从兔毫、鹧鸪斑到珍稀曜变天目,俨然一座微型博物馆。林大姐顺势斟上滚烫的武夷岩茶:“试试建盏品茗,烟香茶韵更相宜。”
她巧妙融合卷烟销售与建盏文化,打造“一盏一烟一茶”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氤氲茶香中触摸千年窑火温度。
墨韵书坊,雕印文明密码
图为建阳区局(分公司)第二党支部书记深入陈德生店内交流文旅经营“生意经”。邓翔供图
循着墨香向南,书坊乡一家店铺青底白字的招牌下,红色便民服务区格外醒目,热水、水杯、急救包一应俱全。店主陈德生正热情地为问路的大学生指点:“南宋时,书坊是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产量占全国六成。”
他指向不远处的“建本展示馆”,邀请年轻人体验古老技艺。店内温馨的氛围和贴心的服务,让大学生们倍感亲切。
“让大家了解书坊,提供便利,就是我的心愿。”老陈朴实的言语,传递着雕版故里的独特魅力。小小店堂,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温暖驿站。
法脉悠长,崇雒乡新韵流淌
沿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前行,崇雒乡段路畅景美,稻浪远山如诗如画。依托国家公园建设机遇,当地精准打通交通节点,风景道全线贯通。
图为文保员宁小青展示宋慈文创纪念品。邓翔供图
作为道旁的文化明珠,宋慈纪念园游人如织。一街之隔的昌茂坊便利店,店主宁小青还有另一重身份——宋慈纪念园文保员。他敏锐抓住文旅机遇,在店面黄金区域打造特色展销空间:洁白的货架上,白莲礼盒、《洗冤集录》文创手册等陈列有序;定制灯箱渲染出“白莲飘香、古村莲韵、莲池倡廉”的意境,将视觉美学与宋慈“青天”文化、地方物产巧妙融合,吸引游客驻足流连。
崇阳溪碧波荡漾,麻阳溪文脉绵长。近年来,建阳区正创新打造“茶香在武夷、书香在建阳”等差异化旅游路径。街巷间,像叶双芝、陈德生、宁小青这样的零售客户,正以充满巧思的“微创新”,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让店铺成为展示千年闽北的亮丽橱窗,推动着这片古老土地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与新活力。(陈彩丽、魏晋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