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汉川,汉江边上的风带着微凉,一场秋雨刚歇,仙女山社区的老巷子里,墙角、花坛边积着水洼,泥土里混着点潮湿气。老楼的墙根处,几处积水泛着微光,草丛间蚊虫低飞。一场秋雨过后,这里正悄然成为蚊媒传染病滋生的温床。基孔肯雅热防控警报拉响,仙女山社区迅速行动,而一支特殊的支援队伍也加入了这场“无烟战役”——汉川市烟草专卖局的志愿者们,扛着工具、拎着消毒桶,走进了老巷深处。
街坊有难处,烟草组队来帮忙
“这秋雨闷出的积水、疯长的杂草,都是蚊子窝,防控可不能松!”社区主任王丽蹲在3栋楼前,一手攥着竹棍清理排水沟,一手扒开长满杂草的花坛。她所在的仙女山社区有十余栋上世纪建造的老楼,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居民多为老年人,不少人习惯在阳台堆放坛坛罐罐接雨水,楼道纸箱也常被淋湿,成了蚊虫繁殖的“天然温床”。
“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就3个人,管十几栋楼,光靠我们跑断腿也顾不过来。”王丽坦言。就在她为人力不足发愁时,市烟草专卖局的志愿者队伍来了。

(图为烟草志愿者帮助清理堆积的杂物)
“王姐,听说你们在清积水,我们来搭把手!”说话的是烟草局客户经理老李,他和几名同事刚结束对社区便利店的日常走访,得知情况后立刻留下帮忙。他们从随身工具包里拿出小铲、夹子,开始清理花坛边的废弃瓶罐。
巷口,张大爷正坐在门口翻晒秋菜,旁边两个空坛子里还盛着雨水。老李走过去提醒:“张伯,这水存久了容易生蚊子,最好倒掉,坛子倒扣放。”张大爷一拍大腿:“哎哟,真没注意!光顾着晒菜了。”老李和同事二话不说,接过坛子把水倒进下水道,又帮着把坛子整齐码放在遮雨棚下。

(图为志愿者清理积水水桶)
“你们烟草的人咋还管起蚊子的事了?”张大爷笑着问。老李解释:“我们是共建单位,社区有需要,当然得上。再说,防控传染病,人人有责。”
当天傍晚,汉川市烟草专卖局与社区召开简短协调会。考虑到连日降雨后环境复杂,单靠人力难以全面覆盖,社区决定联合街道爱卫办、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组织一次集中整治。汉川烟草“满川红”志愿队主动请缨,承担辅助任务:排查积水点、协助搬运消毒液、张贴宣传资料。
“我熟悉这片区域,哪些楼道容易堆杂物、哪些花坛长期无人管,我都清楚。”老李说。会议最终确定由疾控人员主导技术指导,环卫所负责配药与喷洒,汉川烟草“满川红”志愿队组成“支援组”,配合开展环境清理与宣传动员。
清积水除杂草 喷壶背遍每个角
第二天一早,晨雾未散,整治行动正式开始。疾控中心派出两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环卫所调来三台背负式喷雾器,装满按比例配置的环保型消毒液。“满川红”志愿队的4名志愿者也准时抵达,穿上统一马甲,分组投入工作。
“喷洒要重点覆盖绿化带、排水沟、垃圾桶周边,特别是阴暗潮湿的角落。”疾控人员现场示范操作规范,“非专业人员不要直接操作喷雾器,避免药液接触皮肤。”

(图为疾控人员示范喷雾器使用)
志愿者们领到任务:一组负责逐户排查阳台、楼道积水;一组清理花坛杂草和废弃容器;一组协助标记已完成消杀的区域。
老李和同事小吴负责3至6号楼的排查。他们逐层敲门,提醒居民清理花盆托盘积水,帮助独居老人搬移楼道杂物。“李奶奶,您这花盆底下都长霉了,得定期倒水。”看到70多岁的李奶奶弯腰费力,老李蹲下身,把花盆一个个搬开,倒掉积水,再放回原位。
“以前真没在意,还以为就是普通小蚊子。”李奶奶感慨,“现在才知道,有些病就是这么传的。”
与此同时,专业消杀人员背着喷雾器,对绿化带、排水沟、化粪池周边进行雾状喷洒。烟草志愿者则在一旁协助加水、换药、记录路线,确保不留死角。

(图为志愿者对水沟进行消杀)
“店后这条排水沟之前堵过,里面肯定有淤泥和积水。”王丽带着消杀人员绕到便利店后侧。小吴和另一名志愿者提前用长钩清理了沟面垃圾,为喷洒创造条件。“这种隐蔽角落最容易藏蚊卵,必须重点处理。”疾控人员说。
一上午,队伍完成了6栋楼的环境整治。中午短暂休息时,老李掏出随身携带的《蚊媒传染病防控手册》,向几位围观居民讲解:“发热、关节痛、皮疹,要是三样都有,就得赶紧去医院,别当成普通感冒。”
“你们这不是卖烟的吗,还懂这些?”一位居民好奇地问。
“我们也是社区一份子。”老李笑着说,“再说,健康知识不分行业,能多一个人知道,就少一分风险。”
社区变清爽 零售店里传防控
连续三天,烟草志愿者轮流参与整治行动。他们不再只是“路过帮忙”,而是成为社区防控链条中的稳定支援力量。
随着积水被清除、杂草被铲除、卫生死角被清理,巷道明显变得清爽。居民们纷纷反映:“这几天晚上睡觉,耳边嗡嗡声少了。”“晾在外面的衣服也不再沾上小黑虫了。”
成效初显,但防控不能松懈。社区与烟草志愿者商议,将宣传阵地延伸到人流量大的零售门店。

(图为志愿者前往零售户店铺宣传防疫知识)
“便利店是街坊每天必去的地方,贴一张海报,可能就有十个人看见。”王丽提议。老李立即响应,挑选了6家位于路口、老人常去的便利店,逐一上门沟通。
每到一家,他们都在收银台旁醒目位置张贴“清积水、防蚊虫”宣传画,在货架上摆放《基孔肯雅热防控须知》手册。“您冰柜底下容易结冷凝水,建议每周擦一次。”老李一边叮嘱店主陈师傅,一边递上资料,“有顾客问,您也可以给他们讲讲。”
陈师傅翻看手册后点头:“昨天还真有人问我,为啥最近蚊子少了。我就说,是社区和烟草的人一起来搞卫生了,还教大家怎么防病。”
如今,走进这些小店,常能听到店主主动向顾客介绍:“最近别乱堆瓶子,小心基孔肯雅热!”“下雨后记得翻坛子,积水是蚊子窝!”
夕阳西下,晚风拂过汉江,巷子里亮起了灯。老李走在回程的路上,听见便利店传来店主和顾客的对话:“他们天天来,不是作秀,是真干事。”
他笑了笑,没回头。他知道,真正的改变不在一时整洁,而在居民心里种下的那份警惕与自觉。
在这座江边小城的秋日里,一场由点滴行动汇聚的守护,正悄然织成一张看不见的健康之网。
(汉川市烟草专卖局 周毅 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