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专题报道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报道 >> 浏览文章

大庆精神鼓舞人们奋勇向前

2021-08-25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苏大鹏 吴 浩 马维维   加入收藏

松辽惊雷,油出大庆。1959年9月,松基三井成功喷油,宣告着大庆油田的诞生。“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艰苦奋斗,通过3年多的石油大会战,孕育出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大庆油田自开发建设以来,一代又一代石油人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4000万吨以上12年持续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2019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指出,“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贫油”帽子甩进太平洋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石油工业底子薄、基础差,原油产量少得可怜,头上戴着“贫油”的帽子。1958年,主管石油工业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立足天然油,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开展勘探,把石油勘探布局向东部转移。东北的松辽盆地随之成为主战场之一。

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高台子地区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前夕,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欧阳钦建议将发现油田的大同镇更名为大庆镇,“大庆油田”也由此得名。

“大庆油田的横空出世,验证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掀开了我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精神研究基地主任李万鹰说。

找到了大油田,随即面临的是开采难题。1960年初,原石油部党组决定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来一个声势浩大的大会战”。来自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的石油工人、技术人员、大学教师以及原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沈阳军区等3.3万余名转业退伍官兵,组成石油大军齐聚松辽平原,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序幕。

“大庆石油大会战,是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李万鹰告诉记者,4万余人的会战队伍一下集中到大荒原上,生产生活遇到了极大困难。没有住房,就住牛棚马厩,建“干打垒”,挖“地窝子”,搭帐篷;缺乏食物,就挖野菜,采黄花,开荒种地……会战职工不讲吃、不讲穿、不讲住,一心只为会战。他们形象地说:“先盖楼再搞油,搞不到油就丟了楼;先搞油后盖楼,有了油就住了楼。”冬季来临,会战大军打响了越冬突击战,他们发出呐喊:“天冷,冻不掉我们的决心;地硬,硬不过我们的干劲!”

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结束试验性开发,进入全面开发建设,建成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原油生产基地。期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51.3%,从而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把“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大庆的地标建筑。纪念馆前的广场上,铁人王进喜的花岗岩雕像巍然矗立,神情坚毅、目光如炬。王进喜以其短暂的47年光阴,谱写了一曲“石油工人心向党”的英雄壮歌,为大庆精神留下了生动注脚。

1960年,王进喜主动请缨,率领当时被誉为“钢铁钻井队”的1262(后编号为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来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火车抵达萨尔图站,王进喜不问吃住问题,而是连珠炮似地发出“铁人三问”——钻机到了没?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

刚到大庆的王进喜还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他带领1205钻井队的几十名硬汉,人拉肩扛卸运钻机,盆端桶提运水抢开钻,仅用5天零4个小时就打完了参加石油大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创造了纪录。

当年在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代表会战职工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当时井场上没有重晶石粉,王进喜就和工人们商量往泥浆池里加黄土和水泥提高比重压井喷。在万分紧急的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了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经过一番艰苦战斗,终于制服了井喷,保住了设备和油井,王进喜却被泥浆烧起了血泡,那条伤腿也变得血肉模糊。”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解说员郑媛元动情讲述。

这一跳,成为铁人王进喜最为人所熟知的英雄形象;这一跳,成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最有力的诠释。

1965年,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工业学大庆”热潮。“1205钻井队提出‘不上十万非好汉,不夺冠军心不甘’。当年钻井生产一刻不停,年进尺突破10万米,相当于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钢铁1205钻井队第21任队长张晶说,改革开放后,我国石油需求大幅增加,迫切需要提高钻井生产能力。1205钻井队又在全国率先打出1000口井、2000口井,相继创出总进尺100万米、200万米的纪录,为大庆油田原油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27年作出突出贡献。

大庆精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铁人式队伍,融入几代大庆石油人的血液和骨髓中,形成独特的文化基因,成为大庆石油人不畏艰难、不怕挑战、勇于创新的动力源泉。

新时代不断实现新超越

“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大庆油田科技人员在自主创新实践中凝练总结的“三超”精神,是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大庆石油人有这样一个共识:大庆油田之所以能长期保持高产稳产,离不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激励,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

“当前大庆油田总体已处于‘低油价’‘后油藏’‘非常规’勘探开发阶段。在新时代,我们唯有依靠科技进步再创新的奇迹,才能高举‘标杆旗帜’,谱写大庆油田新华章。”84岁高龄的“第二代铁人”王启民说,要在大庆长垣“后油藏”开发上再闯出一条“控水稳油”的新路子,在页岩油气藏开发上再闯出一条“接替稳产”的新路子,在能源绿色转型上闯出一条“多能互补”的新路子。

作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从事三元复合驱技术已有26个年头。“我们正在开展高温、高盐及碳酸岩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和纳米智能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为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以技术换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伍晓林说。

当前,大庆油田建成了世界化学驱技术研发与工业化生产基地,化学驱年产油连续19年超过1000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57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282亿元。

在新能源发展上,大庆把新能源作为链长制重点产业进行推进,确定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开发、地热能开发、氢能开发5个产业主攻方向。在大同区,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同基地)一期项目正在抓紧施工。项目建设管理负责人黄希伟说,该基地分5期建设,总投资约57.4亿元,折算规模约105万千瓦,是全国首个新能源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将为推动大庆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

对于大庆市而言,城市转型发展同样也是不断超越的过程。大庆市委书记李世峰提出,着力把大庆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资源转型创新城市、中国新兴的高端制造城市、全省领先的高质量发展城市”。“三个城市”目标的提出,是对过去的超越,是对当前城市发展的新定位,是大庆美好未来的新开篇。

在大庆人眼中,大庆精神是大庆的根与魂,是大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传家宝”,是大庆人民在新时代继续奋发有为、争做时代先锋的强大精神支柱。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庆精神都是鼓舞人们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0
上一篇: 干出贵州富美新未来
下一篇:为祖国炼好油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