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法 治 >> 浏览文章

江苏淮安法院对标世行标准助力营商环境

2020-11-25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赵德刚 赵大为   加入收藏

经济网江苏讯 2019年,江苏淮安市两级法院商事案件服判息诉率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在2019年江苏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中,淮安地区“企业破产办理”等司法指标位列全省第三;2020年江苏省工商联和省总商会作出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报告中,淮安“商事司法”获得全省最高分。

成绩的背后,是淮安两级法院服务营商环境工作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探索。

 

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法院各个领域

“淮安中院在全国率先搭建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体系,体现了强烈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让淮安的企业有更大的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百斯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众称赞说。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淮安中院党组一班人牢固树立司法审判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职责这一意识,结合实际,在制度层面上先后出台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司法政策文件,今年又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制定提升“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和“中小投资者保护”质效的实施意见,提高精准服务质量。此举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也受到了广大企业的普遍欢迎。

在落实措施上,淮安法院将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司法的每一个环节,从立案、审理、效率、监督到执行等环节形成闭环式的服务体系。加大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开辟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完善网上跨域立案、建立9个“24小时自助立案系统”和建成为全市商事主体统一提供电子集中送达服务的“淮法云达”法律文书集约送达中心,着力提升诉讼服务水平;组建金融、保险、公司诉讼、破产、知识产权、房地产等案件专门审判团队或组织,初步形成定位科学、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商事审判格局。建立审理环节动态监测机制,扎实推进涉企案件繁简分流改革。

今年以来,淮安中院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56.47天,较同期减少24.43天;坚持善意文明司法,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尽可能为企业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最大限度地减轻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将服务举措覆盖到企业发展各环节

每一个企业都会经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都会经历困难和风险,淮安法院不断推出越来越精细的司法服务举措,不仅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着力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占股4%的两名小股东却并不知情,均有大股东一手操作,淮安法院依法判处担保合同无效。这并不是个例。2019年全市法院一审审结涉公司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权等案件540件,依法制裁大股东滥用优势地位或权力行为,积极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完善公司治理。

疫情期间,许多企业的发展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淮安两级法院从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司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淮安区法院在审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时,经原告申请,分别冻结了被告公司两个银行账户。春节期间,被告公司因资金回笼,其中一个银行账户中进账1300余万元工程款,但因该账户正在被法院冻结,无法提取。法院急企业所急,快速解封该公司账户上的1300万元,为该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熟的营商环境,不仅便利于企业健康成长,也便利企业有序退出。在破产审判工作实践中,全市法院摸索出变通财产变现、债务重组、转让型重整、关联企业合并破产、破产清算转和解、大额存单实现破产财产保值等多种方式,同时积极探索执行转破产机制,在案件执行过程中主动推进破产工作。

据统计,2017年以来,淮安中院共受理破产审查案件230件,办结196件,推动11家企业转危为安、重获新生,引导117家企业有序退出市场,盘活厂房、土地475.58万平方米,释放资产49.44亿元,安置职工14205人。

 

将服务平台融合至社会各方

涉企纠纷往往牵涉面广,影响较大,为了更好地化解涉企纠纷,淮安两级法院积极构建起融合社会各方力量的服务平台,形成化解涉企纠纷的强大合力。

日前,淮安中院与市工商联、司法局联合建成的非公企业诉调对接平台,与市台办联合建成的涉台商台企纠纷诉调对接平台以及自主开发的“无讼淮安”在线多元调解平台,形成了涉民企纠纷线上线下、诉内诉外联动化解格局。非公企业诉调对接平台已吸纳50多名知名企业家、商会秘书长、法律工作者等担任非公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在破产办理工作中,淮安两级法院也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建立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成立淮安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出台《破产管理人管理和选任办法》,在市级层面形成破产企业处置工作“一盘棋”格局,有效解决财产接管、税收处理、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破产案件难点堵点问题。

今年,淮安中院又与市工商联联合开展“法润民企6+1”行动升级版,在原先建立的民企法律风险防范、民企运营法律体检、民企纠纷多元调处、涉民企纠纷绿色通道、民企法律文化培育、“法企同行”法律宣讲,并实施一名法官挂钩一家民营企业的基础上,开展“啄木鸟”法律体检和“百名法官进百家企业”民法典宣讲活动,主动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法律风险防范排查,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司法服务。

江苏省金象传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汉友表示:“作为制造业,法院特别提醒我们要应对购销、加工等合同履行风险,加强与其他合作企业的业务衔接,避免法律纠纷,这些建议非常贴心、非常务实。”

(文/图 赵德刚 赵大为)

责编:台畅 刘越山

 


0
上一篇: 江苏灌云图河镇纪委为村支“两委”换届工作提供保障
下一篇:纪检监察机关应打好“收官”攻坚战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