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法 治 >> 浏览文章

二手电商市场乱象谁来规范

2020-07-29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李雪娇   加入收藏

    通过在线二手交易平台把个人闲置物品卖给他人,既获得一定收益,省去存储的烦恼,也让闲置物品得到充分利用,二手交易成为时下很多消费者的选择。不过,在线二手交易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甚至诈骗。在线二手交易如何规范有序运行?
 
    二手交易平台埋雷多多

    线上二手交易以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省去不少中间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让消费者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二手商品,也让出售者获得一定收益,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在线二手交易市场发展迅猛,涌现出闲鱼、转转、拍拍等众多二手交易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手机、数码、服装、家具、美妆、家电、玩具、乐器、租房等多品类的产品和服务。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二手电商市场规模达到2596.9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53.2%。

    既能“回血”又能省钱,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在疫情期间活跃度大增。公开数据显示,部分平台近期单月新发卖家数、新发商品量双双大增,日均成交笔数及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平台上掺杂着许多交易乱象。

    在闲鱼平台,一名卖家向记者表示,一箱第七代五粮液白酒仅售100多元。当被记者问及酒是否为正品时,卖家称“要正品去别家”。还有卖家售卖1985年产五粮液白酒,称“58元每瓶,整箱包邮,单瓶可发”,并向记者保证“东西如图,这个放心”。某知名白酒品牌代理商告诉记者,当前一瓶1985年产五粮液白酒的正常价格为5000至10000元不等,记者以100多元所买的2瓶此款白酒属假无疑。

    除了售假贩假,一些卖家还在出售过期奶粉、过期零食等。转转平台有卖家批量销售过期婴儿奶粉,0-6个月婴儿1段过期奶粉50元桶,12-36个月幼儿3段过期奶粉20元一桶,已有成交记录。

    盗版网课、网游礼包码等也被大量交易。记者在闲鱼平台看到,VIPKID少儿英语等多款热门课程均被录制下来低价批量转售。在转转平台上,本该以游戏内抽取方式获得为主的QQ飞车手游等款游戏礼包码,被以35至50元一份价格出售,记者发现,有卖家日均出货量在数十份至百余份之间。

    疫情期间,多家二手交易平台规定,禁止在本平台发布出售和求购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信息。但记者发现,此类信息和交易仍存在。有的出售信息标注“工厂直销”“量大从优”“库存处理”等字样,有的链接则跳转到淘宝购买页面。另外如熔喷布、口罩绳、口罩机配件、口罩机图纸等商品卖家均未出示或提供相关商品质量、资质证明文件,“三无”产品不少。

    此外,还有卖家在二手平台上转卖正品商品的空瓶、包装盒、手提袋等。空品牌奶粉罐、高档眼霜空瓶、名酒空瓶空盒……记者发现,这些因被列为制售假高风险商品而原本被禁止交易的物品,却在平台上炙手可热。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7月29日搜索相关词条,闲鱼上部分产品依旧在销售
 
    乱象亟待规范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乱象背后是监管不力、营销不当、保障不足等原因。

    如今,二手交易平台被媒体报道为“假劣货集市”,这与某些电商平台最初被诟病为假货基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在二手交易中,“回血”的主体是卖方,省钱的主体是买方,两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中介平台。因此,平台的定位就格外重要。是单纯划出一块交易地的跳蚤市场,还是承担着资质审查、商品监管和事后维权功能的“大型商场”,影响着二手交易的质量和体验。

    对卖家来说,“到手刀”是一种常见的陷阱。有的买家收到货后,会以实物与描述不符或者商品有瑕疵为由,进行恶意砍价,逼卖家降价,否则就要求退款。一旦卖家退款,买家就会上演调包退货的伎俩,卖家收到的是被掉包的伪劣产品。

    据记者梳理,闲鱼、转转等平台均对商品发布禁区有所规定,如:药品、医疗器械等禁止发布;食品等需要资质准入的信息,包括婴幼儿类食品、奶粉、保健品等严禁发布;禁止发布及交易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物品;禁止发布制售假货、高风险商品等,且出售过期食品、假货劣货等行为同时也被相关法律法规所严格禁止,但相关物品仍被公然交易。

    为收费姑息怂恿售假。记者多次收到转转官方推送的广告,推荐成为付费会员,获得发布商品搜索排名前列等服务,费用4800元至16800元不等。相关营销人员为说服记者付费,推荐记者卖高利润的“高仿”奢侈品。“平台可以卖仿品,发布时写明高仿、精仿、一比一等关键词,还可以推广。”

    记者发现,转转平台上不少奢侈品卖家标有高仿、仿真等字样,还有此类物品显示在平台搜索的推广位置上。

    有些平台为吸引用户付费,不顾平台定位,违背“不得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打广告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批发,厂家直销,招代理等”相关规定,迎合部分商家利用二手平台交易逃税或用平台导流倒卖伪劣产品的需要。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宋培健认为,部分二手平台发展初期,存在为迅速扩张而弱化甚至放弃监管的问题。“对假货‘睁只眼闭只眼’,把做大平台当成第一要务。”他提醒说,如果部分平台为扩张而失去口碑,消费者最终将会“用脚投票”。

    与一手商品相比,二手商品在鉴定、支付、物流、退换货等环节还存在很多漏洞。弥补交易漏洞,建立健全成熟的交易规则,是摆在在线二手交易平台面前的重要课题。弥补交易漏洞,建立健全成熟的交易规则,是摆在在线二手交易平台面前的重要课题。
 
    “监管”一环如何补上

    在假货泛滥到要提出“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的口号后,电商平台的售假行为才在平台方和有关部门的联合打击下逐渐得到治理。因此,当电商发展了多年,已经形成了平台治理先例并出台了《电子商务法》等成熟的相关法规后,治理二手交易平台的售假现象或可沿着当初的思路进行。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指出,平台太大、商品太多、物品属二手等都不能成为平台推卸监管责任的理由。随着二手交易平台迅猛发展,更应压实平台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应该承担相关资格资质审核义务、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治理的两股力量主要来自于平台和法规,法规已经相对成熟。以《电子商务法》为例,其不仅对于售卖商品的经营者做出规定,同时还厘清了平台的责任。就经营者而言,第十三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不得销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按照法律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未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采取必要措施,就要负有连带责任;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未尽到资质审核义务或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目前看来并未出现明显滞后,二手交易平台售假或许更多问题还在于平台自身。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是,二手交易平台是新兴事物,存活下来需要人气。整治在线二手交易平台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线二手交易平台要加强自身监管,把好源头关,加强审核力度,真正将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努力维护企业自身形象。专家建议,在线二手交易平台不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智能审核,提升甄别水平,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当然,也应该看到二手交易平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与淘宝、京东等相比,二手平台的主体可能更多以个人为主,平台监管起来有难度;又如,二手平台的一些监管措施成为了售假个人引流的通道,交易并不在平台进行等。这些特殊性,平台在大倒苦水的同时更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一个思考的起点或许是,除了加强平台自律,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平台的监管,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完善问题协商解决机制,让买卖双方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埋单。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安徽日报、中国青年网

    编辑:李雪娇
 
0
上一篇: “网课”风行 有哪些bug存在?
下一篇:河北涉县交巡警大队开展紧急救护技能培训演练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