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费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近期再次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之所以引起争论是因为3个问题,一个是交通部门发布
2013年高速公路全面亏损618亿元;一个是有的
地方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动辄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的超高报酬;一个是收费到期了是否继续收费。
究竟高速公路该咋收费,在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于每年高速公路亏损的问题,最需要探究的是问题是亏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笔者相信不是全国所有高速公路都亏损,也不应该是所有时间段内建造的高速公路都亏损,因为各地方、各企业似乎都对建造高速公路乐此不疲,大家都在抢着建高速公路,如果像交通部门发布的自2004年之后的高速公路都亏损,那谁还愿意建高速公路呢?
有人说,建造成本增加了收费标准没变,亏损是自然结果。可是,征收量也增加了,目前高速车辆通行量应该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提高了不止10倍。当然,有些地区由于通行车辆达不到设计要求确实造成了亏损,那为何不以普通公路代替高速公路?
成本方面,在高速公路的支出项目中,还本付息是大头,也就是说是借银行的钱来建设运营高速公路,
换个思路,如果成立股份公司上市筹集资金,就可以不还本,有利润给股东分红即可,况且经营模式随即得以优化,信息及时向股东披露,改善了管理,提高了效率,何乐不为?但为什么不为呢?
此外,关于高速公司管理层高薪遭热议,是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公司虽然是公司,但高速公路不是普通的私人产品而是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解决办法一是要账目公开。根据交通部门提供的报告,2014年我国有收费公路15.65万公里,运营管理费457亿元,由此可以得出每公里需要支出的管理费用是29.2万元,相当于每米长度的高速公路就需要292元,这个运营管理费用究竟是高是低明眼人一看就清楚。
二是要规范管理层收入标准。与全社会平均收入持平,高管人员是政府任命的,显然应该领取公务员工资,同时又与公务员有区别,可以有适当奖金。
关于到期的高速公路是否要延期收费,有观点认为,根据合约精神,当然到期就要停止收费。
笔者认为,从现实出发,如果高速公路到期之后停止收费,合乎法律规定,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到期的高速公路停止收费之后,必然会有大量的车辆都选择这条免费的高速公路,可能导致拥堵。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二:一是到期的高速公路继续收费,但要降低一个区域内所有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比如原来每公里0.45元降低到每公里0.4元,随着到期高速公路越来越多,收费标准越来越低直至取消所有高速公路收费,把高速公路真正建成公共产品而不是半公共产品;二是由费转变为税,收入直接上缴地方财政,既可以弥补地方财政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平衡各条高速公路车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