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表述为在“强起来”时代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我们可以从这5句话的表述中,提纲挈领地领会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
第一句话“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否定需求侧的意义和作用,在宏观调控中还应继续优化需求管理。但是话锋一转,第二句、第三句特别强调的,是着力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和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效率的提高。最核心的概念在此表述出来,是以3个词语成分合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对于进一步把握改革真谛、优化决策与政策设计的支撑。这样以“供给侧结构性”两个前置词带出的改革,在学理上是非常严谨的,而落到实际生活中间,这个以改革解放生产力的作用,就必然要跟着寻求和实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第四句话“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延续了我们过去已经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即在问题导向之下,必须解决不平衡带出的不可持续问题,同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思维,在这里又增加了新意,是与增长动力的问题作了有机结合。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解决动力体系转型升级的问题。现在供给侧改革的思想,是把复杂结构问题的处理达到一个认识新境界,完整把握好动力体系转型升级问题,守正出奇地走出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的超常规发展之路。
第五句话,“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总体跃升”。不是简单的发展,一定是总体跃升式的发展。中国现在就是要找到出奇制胜的可能通道,使我们继续保持超常规发展,这样才能在工业革命落伍之后,通过追赶达到赶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飞跃。这里面的理性把握当然就很有挑战性,处理不好,这个赶超可能就违背规律。
供给侧改革中有一个挑战性的任务,就是怎样使供给管理能够真正提高它的理性程度。创新发展中怎样能真正从非理性状态转到理性状态,即理性的供给管理?实际上近年我国依法治国的框架里自贸区已经先行提出了原则框架式的一套新管理规则:企业方面是负面清单,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样,供给侧改革思想内涵的要求就是:有效市场+有为、有限的政府→守正出奇。这些深刻的思想内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领会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