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之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中国各级财政已经投入资金超过300亿元。这是大约在一周之内完成的,预计后续财政投入规模还会持续扩大。资金规模固然重要,但要发挥作用还应及时有效地把钱花出去。
为此,作为全国财政工作的主管与业务指导部门,财政部对相关资金运行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合理筹集调度资金,加大财力保障,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加快资金拨付使用,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及时到位。
面对防控疫情的紧急状况,财政多花钱是必要的。除了动用多少财力,我们也很关心资金能否安全运行。犹如日常行车,和安全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道路条件、天气状况和车辆情况等。与之类似,要确保防控疫情的财政资金安全且高效运行,也需要有一条明确的体制内线索。
同时,我们还预备了一些“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补充性举措。简而言之,钱从哪来,再到哪去是有习惯性通路的。保障这条路通畅,并适当提高通行能力,便能将财政资金高效运送到抗击疫情一线。
财政资金的来与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财政投入的来源。
略了解政府预算和财政支出便明白,防控疫情的第一来源,是一般公共预算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支出部分。紧随其后的公共安全支出、预备费等,也会是主要资金来源。中央财政如此,地方财政也一样。依据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2015年的“预算法修订案”,中央、地方两级预算与决算的制定和审查,是明确资金来源、确保资金安全并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保证。
再来看一下财政投入的领域。
防控疫情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各方面开始进入协作阶段,标志是疫情防控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迅速搭建。中央层面,财政(包括税务)、金融、卫健、发改、工信、海关、教育、流通等,正在各自领域疏通疫情防控所需资源的调配,有计划地组织相关资源的集中使用。地方层面,重点疫情防控省区调集了多方力量抗击疫情,并负责指挥所辖县市的行动。其他各省的预防性措施相继推出一些临时性管理办法,如实施自我隔离、分类并密切观察疑似病患、企事业单位延期复工、学校暂缓返校等。上述行动大多是行政指令或建议,各方履行职能即可,暂不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撑。但是有的则需要财政资金尽快进入,如防疫排查所需经费,包括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日常消耗、补贴以及防疫设备的采购等;还有一些领域需要加强政府采购、鼓励甚至组织企业生产,如医疗耗材、防护服、口罩等。所以,我们看到,财政部主管社保医保支出与政府采购的司局等,都在发布便利化的政策措施及管理流程。地方财政的类似部门,亦参照中央的办法进行着针对性部署。
资金运行轨迹
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勾画出财政资金运行的大致轨迹。
预算指标下达后,财政支出要从国库拨出到达各预算单位,资金调度和保障则有先后顺序。财政部门要依靠职能部门和重点防疫地区的需求信息来安排拨付顺序,监控支出进度。财政资金运行的起点在国库;中央国库在央行,地方国库在地方的人民银行。中央财政拨付资金要与央行紧密协作;地方财政则要与地方财政的代理行和国库所在人民银行做好资金拨付清算工作,三方共同确保资金能够及时授权到达各预算单位。在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下,部分款项还可以直接实拨到预算单位账户。同时,财政资金除了直接拨付给抗击疫情地区,还有大量直接购买和间接支持的任务。
政府主动采购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十分重要,但这不是工作的全部。为了确保防控疫情商品的供应,财政还要为企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帮助。依据中央部署,现在的举措是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相关企业尽快复工、满负荷生产、扩大产能。加强生活必需品供应,尽快组织粮油及食品加工、能源等重点企业复工生产,建立重要物资供应绿色通道,优先安排煤电、粮食、蔬菜等重点物资运输,确保批发市场、城区物流配送畅通和商超、便利店、社区供应点及时补货。此外,为了尽快获得外部物资,财政与海关联合颁布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口物资免税政策。此外,为了稳定企业和个人信心,财政部门与金融部门计划联合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贴息支持、完善受疫情影响人群金融服务和降低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融资担保费。
有了对上面情况的理解,我们便可以去找寻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的办法。
第一,善于利用以往的危机管理经验。
从2003年的SARS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重大灾害面前的财政支持不可或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也有很多制度化甚至体制化的建设,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当成为操作指南。
第二,有效协调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资金配给。
防控疫情时间紧、任务重,所需要动用的资源多,涉及部门庞杂,不同来源财政资金最好集中统一调配,不宜分头行动。各级政府也应参照中央建立调度平台。
第三,建立直接送达疫情一线的资金分配流程。
针对现阶段亟需采购的口罩及防护设备的情况,完全可以利用医院自有渠道直接购入,并协调长期供货商复工生产。这种点对点的办法,能够加速财政资金支出,也能保证医护人员用到日常习惯的合格产品。
第四,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基础上充分授权给基层防控单位。
基层防控是抗击疫情的最后一公里,防控重点工作会随时间变化。不同地区,工作重点也不完全一样。做的事情不同,财政支出类别自然有差异。
为了提升防控效果,预算合规性原则下的充分授权迫在眉睫。在充分授权之后,财政部门还应发挥其监督作用,实时动态监控资金的支出进度和流入方向,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发挥其效用。这是发挥基层积极性,有效控制疫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办法。(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