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9月9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室内展馆及周边室外展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放日第一天清早,服贸会就迎来了大批前来参展的观众,服务机器人、冬季运动专区以及综合展区,成为观众“打卡”热点区域。
9月5日晚7时,服贸会首日总结发布会在新闻中心举行。2020年服贸会执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人、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介绍,9月5日7时至17时累计进场95384人次。
服贸会室内展示一角/《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陈希琳摄
其中,在首日服贸会上,四大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目光关注。
服务贸易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新亮点
作为服贸会的重要板块,“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在5日下午举办。来自服务贸易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代表、跨国企业负责人和知名专家学者1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4.7%,2019年服务进出口达到了7850亿美元,连续6年居世界第二。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也为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服务贸易发展确立了基本方向和工作重点;中国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业迅速发展,为服务贸易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增长源泉;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持续扩围深化,为服务贸易提供了发展平台和改革突破口;中国人力资本优势加快显现、消费市场集中升级,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创造了广阔空间;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把握新趋势,才能更好发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分析,服务贸易将日益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也逐步明显,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呈现高端化的发展方向。
针对数字贸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分析,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竞争力强的企业、强大的产业基础等,在数字贸易中有突出优势。中国与各国携手,共同完善发展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体系,将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副秘书长乌尔里克.努德森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参与论坛,他表示,减少服务贸易壁垒,在当前备受挑战的全球格局之下至关重要。中国已经采取了重要的措施来自由化,被经合组织认为是主要的改革国家之一。
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服务业:制度型开放促改革深化》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服务业开放的现状。
数字服务让贸易尽享可能
会场内,国内外嘉宾们围绕数字贸易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会场外,各大展区“新技术”无处不在,“新服务”无所不能。
“我国数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论坛上亮出“成绩单”。他说,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介绍,当前数字贸易规模增长迅速。按照中方口径,2019年,中国数字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2036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6%,同比增长6.7%。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数字化浪潮正蓬勃兴起,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数字娱乐等行业持续火热。在这次服贸会上,相关产品和服务亮点纷呈,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围观体验。
数字经济相关产品展区/《经济》杂志、经济网摄
“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和数字贸易逐步普及,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新空间,同时也改变了百姓的消费和习惯。”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认为。他表示,2019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北京已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会上部分参展商和专家均表示,数字贸易一方面能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将带来颠覆性创新,催生大量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能整体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重振旅游业 再创新辉煌
5日,2020年服贸会四场高峰论坛之一的“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全球旅游行业代表聚焦“重启旅游,再创繁荣”这一主题,汇聚各方智慧和经验,探索全球旅游业振兴之道。
今年以来,全球旅游业因疫情遭受重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指出,2020年全球国际游客人数将较去年下降58%至78%,全球旅游业收入或将减少9100亿美元,降至1.2万亿美元。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旅游业是全球经济第三大出口类别。他认为,疫情使与旅游业相关的住宿和食品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受巨大破坏,超过1亿个旅游业工作岗位面临消失风险。
“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关闭旅游景区、停止组织旅行社组团活动,积极协调出境游客返程、发布境外旅游提醒,有效防范了旅游领域疫情的风险。”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提到。
此外,胡和平在大会上分享了中国旅游业有序复工复产的经验。针对旅游行业的困难,中国从中央到地方还推出了一系列纾困举措,如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协调解决退票退费问题,出台金融扶持和降费减税政策,保护导游劳动权益、保持导游队伍的稳定等,力争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得以缓解,但是国与国之间旅游的“大门”尚未完全打开。
“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旅游重启工作,需要各国政府、旅游企业、国际组织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秘书长、北京市文旅局局长陈冬说。
此次论坛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城市旅游业复苏与振兴行动指南》。这份《指南》指出,各国应推动疫情影响下城市旅游的模式创新,推动非传统的分散化、个性化、定制化、预约化旅游出行模式,推动城市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全球旅游业朝智能化、便捷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服务 惠及全球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高峰论坛”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在交流讨论中凝聚共识,一致认为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将为全球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国持续深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中国服务”将在惠及自身的同时惠及全球。
“服务业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高燕在论坛上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服务贸易在促进各国各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将更好促进经济增长。”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副行长维多利亚·克瓦表示,各国应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减少和消除服务贸易壁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的服务贸易便利化,要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资准入前和准入后国民待遇制度,强化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的法治保障,健全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配套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他认为:“跨国公司作为中外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在中外服务贸易合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是连接中国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桥梁。中国愿与跨国公司共同携手,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演讲中认为,从跨国公司的视角看服务贸易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网络平台提升了可贸易性;二是跨国公司通过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构建了以服务贸易为主要形态的服务链;三是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的形态和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四是跨国公司在中国通过工业设计、品牌、知识产权输出获得了巨大的服务贸易利润;五是要把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作为两大方向,加快推动发展水平;六是中国将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成为世界的大市场,会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来源:新华社、央视网、新京报
编辑:李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