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必须全部脱贫,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全国各地目前正在为完成这一“硬核”任务而紧锣密鼓,对照时间表、查看进展图,走村进院查遗漏、逐户逐人搞验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就要如期实现了。在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最后冲刺阶段,记者近日赴河北省承德市进行了数天的采访调研,处处可见承德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据承德市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海丽介绍,截止到今年6月,承德市所有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达到脱贫条件。与此同时,一批产业扶贫典型模式还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走出了一条承德特色的扶贫新路径。
承德市在脱贫、扶贫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和对河北、对承德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并坚决扛起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之责、发展之责、民生之责。为了将脱贫、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承德市建立起责任落实体系。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成立党政负责同志“双组长”制的领导小组,下设13个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的专项领导小组,在行业部门成立专项扶贫办公室,建立市县乡村上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横向贯通的工作体系。每月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谋划研究全市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头遍访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深入贫困村开展调查研究,在扶贫一线破解脱贫攻坚难题。
[图片说明]:承德市扶贫办同志介绍承德扶贫“亮点”。
在承德市扶贫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份“贫困乡镇网点”分布图,只见图上代表各个乡镇的小圆点上“绿灯”不时在闪烁。市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海丽告诉记者,这是承德主要领导遍访全市每一个贫困乡镇的足迹。
“三账三图四类户” 确保精准施策
近年来,承德市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严格把握错退率、漏评率和贫困发生率指标标准,切实做到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扶真贫,首在识真贫,承德市抓住“户、策、卡”关键环节,精准识别、精准建档,这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推进“三账三图四类户”工作法,精准施策。通过建立管理台账、帮扶台账、整改台账“三本账”,绘制脱贫攻坚现状图、推进图、公示图“三张图”,实行稳定户、脱贫户、贫困户、边缘户“四类户”管理,有效解决贫困人口错评、错退和漏评问题,推动政策措施精准落实。为进一步查漏补缺,弥补不足,承德市在今年年初创新开展了核实脱贫户、贫困户、一般农户等三类农户,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体检”,完善线下线上两方面信息“三核实两完善”。对于排查反馈的三类农户问题,由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建立问题研讨会制度。并按照部门责任分工,分类建立整改台账。组织乡镇干部、包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共同参与,逐户逐人逐项进行分析,按照“一人一策、一户一法”原则,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产业促就业 大力度扶贫
紧紧围绕承德特色产业、就业扶贫实际,承德统筹用好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多举措、多渠道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围绕全市“一环六带”九大特色扶贫产业布局,打造了“五个百万基地”,形成了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先后荣获中国食用菌之乡、马铃薯之乡、板栗之乡、山楂之乡、国光苹果之乡、热河黄芩之乡等称号。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8个,农村合作社1.3万家,实现全市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双重覆盖达到82%。打造了“承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谋划建设特色精品示范基地11个,全部列入省计划。
[图片说明]:在承德蕴香园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内,经理高慧颖向记者介绍她来此创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
在产业扶贫方面,探索出的平泉市“三零”食用菌扶贫模式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农业部“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在全国推广;隆化县“政银企户保”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批示肯定,中央深改办发文推广,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滦平县兴春园区 “一地生四金”模式获得人民日报社、国务院扶贫办“大国攻坚”精准扶贫案例产业扶贫组第一名,被财政部列为“典型扶贫案例”在全国推广;承德县“万户阳光”、“农光互补”光伏扶贫模式入选“大国攻坚”中国优秀扶贫案例;围场县“林业+”生态扶贫模式,实现了“一林生四财”。2018年,围场县在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中国·南宁生态文明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今年7月27日-28日,该模式在甘肃召开的全国产业扶贫推进会上作为产业扶贫案例推广;滦平县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丰宁县奶业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省农业厅确定为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平泉市亚欧果仁“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滦平县“户企联营微型菇房”模式、隆化县“险资直投+联办共保”特色肉牛养殖模式、兴隆县山楂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等,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显著的带贫作用。
[图片说明]:隆化云泉牧业扶贫养殖场的牛宝们正在采食。
突出抓好就业扶贫。制定出台了就业扶贫9项措施和11项补贴政策,探索推行了“1+3+4”扶贫培训模式,构建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对贫困劳动能力进行职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育认定一批扶贫工厂、扶贫车间,促进就近就地就业。特别是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加强与京津对口帮扶地区的劳务对接合作,面向京津输出贫困劳动力1.3万人,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
突出抓好科技扶贫。组建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建立食用菌等院士工作站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达到10个。为每个贫困县(市)组建一个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选派科技特派员110名, 培训技术骨干5600余人,普训农民4万余人次。
扶贫协作 提高帮扶成效
一指之力难胜拳。承德市在脱贫扶贫工作中,努力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直定点帮扶的重大机遇,加强互访对接和工作调度,加快推动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落地落实。在深化京津对口帮扶方面,从2017年以来,京津两市向承德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4.2亿元,谋划实施对口帮扶扶贫项目372个,吸引67家京津企业落户承德。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在京津市场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金额5.99亿元。在推进中央定点帮扶方面,承德借助民建中央、人民日报社、生态环境部、国家邮政局等4家中直单位的帮扶机遇,积极主动对接,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8115.7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3个。与此同时,承德市大力实施“千企帮千村”行动,全市734家民营企业实现与贫困村“村企结对”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04个。
党建引领 凝聚攻坚合力
在脱贫实际工作中,承德市始终牢牢握住“抓党建、促脱贫”这一制胜法宝,把党组织鲜红旗帜“树”起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一是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实施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能人返乡、结对帮扶“五大工程”,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形成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生动局面。全市发展农村股份制经济组织3210家,依托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产业党组织1145个,在产业链上带领8.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党旗红”经验做法得到汪洋、赵乐际等中央领导肯定批示,在全国推广。2019年7月,平泉市在中组部全国抓党建促脱贫培训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图片说明]:“脱贫攻坚党旗红”经验做法,受到汪洋、赵乐际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批示,在全国推广。
二是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再助力,人大代表展风采”“政协委员四引四帮促脱贫”“青春建功做先锋”“巾帼脱贫攻坚行动”“城镇职工志愿服务乡村行” “点亮微心愿,守护微梦想”等帮扶活动,依托“中国扶贫网”等平台和渠道组织爱各种形式的心捐助,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大会战”。
三是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经验做法和工作亮点,培树了“拼命书记”范振喜、“巾帼书记”刘佩仿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以承德脱贫攻坚工作为原型创作的电视连续剧《最美的乡村》在CCTV-1黄金时段热播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