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第三届中国智慧通航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信息协会通用航空分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主办,北京东进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天九通航集团、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中国宏泰产业市镇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前沿技术有限公司、北航校友通航协会无人机专委会协会协办,北京中际科信经济信息技术研究院承办。
会议由主论坛和5G网联无人机、无人机发展研讨、航空应急创新发展等5个分论坛组成,围绕国家当前有关通航发展重要政策、低空经济开发、5G网联无人机应用与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1951年5月,我国首次使用民航飞机进行通用航空作业,迄今70年。在这70年里,我国的通用航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通航机场246座,通航机场数量首次超过运输机场,2020上半年,又新增在册通航机场50个。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玉表示,通用航空的行业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渗透扩展,通用航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朱玉
中国民航局空管办巡视员刘连喜表示,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应用领域广泛,成为通航发展新动力。“无人机产业作为通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5G网联无人机系统。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目前拥有38.5万个基站,数量为全球第一。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苏郁介绍了该系统平台的功能:第一智慧飞行,第二,时空大数据库、AI数据处理、实时回传等。“用5G系统做C2链路,换句话讲,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5G网络覆盖信号,无人机就可以自由翱翔,不担心看得见看不见,也不担心会否掉到地上、控制距离怎么样。”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苏郁
作为北京城区内唯一获批的A1类通航机场,北京海淀机场董事长原伟超表示,目前正在与中国移动等单位进行新一代5G网联、低空监视与反制等新技术的研发,进行机场新基建和无人机应用新场景的搭建,打造安全可控的中关村科学城低空飞行示范区,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赋能通航产业与其他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航空文化的弘扬,通航运营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运营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 刘一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