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其他 >> 经济关注 >> 浏览文章

中国经济新动能活力凸显

2022-03-23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记者 张军红   加入收藏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经济每月谈”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解读。

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2021年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在较好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认为,在国际疫情蔓延、国内疫情多点多时段多地区散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显露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十分不易。“单从经济增长来看,去年是我国发展史上增量增加最多的一年,达13万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的经济总量;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同高收入国家门槛仅差150美元,今年大概率会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在杨伟民看来,这一成绩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中国制造业能力强大,产业门类齐全,去年同比增长9.8%,快于8.1%的经济增长,占GDP比重也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二是数字经济。其中两大行业是核心,之一是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服务业,2020年增加值增速达到18.3%,2021年也达到17.2%;之二是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达到15.7%。

三是出口。去年我国年度进出口规模达到6万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近30%。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不再以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达95%,其中机器机械类占44%。

四是民营企业。2021年,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0.2%,快于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私营企业出口总额达1.9万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6%,并且将继续提升。

要真正实现“两个基本同步”

与去年相比,杨伟民将今年具体指标任务总结为“三个变”和“三个不变”。

变的方面,一是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调低了,由去年的6%以上调整为今年的5.5%左右;二是能耗强度不再设立具体目标,而是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以防拉闸限电等情况的再发生;三是失业率由去年5.5%左右调整为今年的5.5%以内。不变的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针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韩永文表示,去年消费价格指数只有0.9%,大大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生猪生产得到迅速扩大,市场供给非常充足,生猪价格不断下跌;另一方面,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市场价格稳定形成很重要支撑,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但始终没能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来。“按照过往规律,大宗商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一般会在8个月到1年左右时间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上来,今年可能会有所传导。此外,近来国际市场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又在上涨,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应该是考虑了这些可能变动的因素,在价格总水平涨幅上留有一定的弹性和预期空间。”

同时韩永文还提醒,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了一个定性表述: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他认为,从近两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总体上保持了基本同步,但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即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略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居民收入预期下降,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消费需求和居民消费支出的恢复增长。他希望,今年能够真正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而对恢复和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支撑。

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对于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立,韩永文透露,有关方面曾有过“力争更好增长”的预期,而最终将目标确定在5.5%左右,应该是考虑新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疫情多点多频散状暴发态势明显,会对经济恢复和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王一鸣看来,5.5%的预期目标体现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要求。“当下稳增长的特定内涵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学理上认为,合理区间就是符合潜在增长水平的区间,大部分预测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潜在增长水平在5.5%左右。”他进一步解释道,从纵向维度看,要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目标,“十四五”时期应保持5.5%的增长速度;从横向维度看,我国与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差距在缩小,去年四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增长了6.9%,印度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正在调整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把握主动权,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从就业来看,王一鸣认为今年的压力比较大,主要有“两个最”,一是城镇新增劳动力近年最多,达1600万人;二是高校毕业生历年最多,达1076万人,如果没有5.5%左右的增速,很难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在他看来,要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稳住中小企业,就稳住了就业的基本面。“退税与减税并举是今年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全年预计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这将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大大降低运营成本。与此同时,对小微企业的阶段性减税继续延期,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此算来,实际税负将由去年的10%降到5%,决心很大。此外,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体现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王一鸣说。

对于预期目标的实现,王一鸣认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我国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输入性通胀和经济金融风险压力也在加大,这些都使得我们在实现预期目标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不过他也表示,从近两个月来看,三重压力出现了一些边际变化。一方面,供给冲击有所缓和,相较于去年三四季度,能源供给明显改善,电力供应持续稳定,但同时也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俄乌事件后,全球原油、有色金属、粮食价格飙升,航线航路受阻,供应链重趋紧张,并会在接下来有所显现。另一方面,需求走弱仍然比较突出,受疫情散发影响,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持续低迷,加上人口增速放缓,将对未来消费形成影响。可喜的是,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市场预期有所改善,与小微企业易受疫情影响不同,大中型企业受政策力度的影响更多,应加大政策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企业家的信心。

在他看来,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主要来源于三个领域,一是高技术产业,疫情以后,该产业无论是投资还是增加值,增速都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这是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二是数字经济,目前数字经济正在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并且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将带来制造业产业生态的重构,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力量;三是绿色低碳转型,其将倒逼低碳技术的研发投资和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0
上一篇: 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成果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