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浏览文章

洱海边的兴农人丨彭永林的“内外联动”致富路

2024-07-1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夏天的黄坪,阳光正好,彭永林这头刚忙完地里的农活回家,一转身就扎进小屋去看他的“宝贝”去了。

在嗡嗡的作鸣声中,云南省鹤庆县黄坪乡的彭永林解开了他那“宝贝”的神秘面纱。“我是一个职业养蜂人,马蜂就是我的宝贝疙瘩。”当问起他养蜂的动机,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和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毕业了就在外面打工,对未来没什么规划。但在外漂泊的日子实在没盼头,我还是想回到家乡干点什么。”但究竟要干些什么,彭永林的心里还是没底。

2019年,彭永林偶然间在央视农业频道上看到了一档关于马蜂养殖的节目,他被节目中介绍的马蜂养殖技术深深吸引,结合黄坪当地气候和自身情况,他动起了养蜂的念头。

彭永林在养蜂房检查蜂笼情况。摄/李英凤

养马蜂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彭永林的父亲开始是极力反对的,但是彭永林有不同的想法,“马蜂养殖经济效益很高,但因为养殖风险大,所以没有多少人尝试。我也想过家里人说的那些问题,但物以稀为贵,要真的想摸索出一条致富的路子来,就要不怕失败,大胆尝试。”彭永林决心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致富路”,向家人证明自己。

经过不断的学习摸索,彭永林总结出了一套成系统的科学养殖方法,还在自家院子里搭建蜂房进行马蜂养殖。

70多平方米的蜂房里,一排排架子上整齐排列着400多个小木盒,马蜂按照“一蜂一居室”的模式生活,木盒的前端还有一个塑料网笼,网上的两个注射器分别装着水和食物。“提升马蜂居住环境条件是保证马蜂繁殖数量的前提,我就选用木盒模拟自然环境,这个前端网笼的选择也很重要,大小和形状要适中,既要保证马蜂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要防止它们逃跑。”说起马蜂养殖技术,彭永林头头是道。

正在筑巢的马蜂。摄/李江美

现在,彭永林的养蜂产业已初具规模,客源稳定,蜂蛹、蜂王等产品在市场上很紧俏,每年光是养殖马蜂的收入就达到10万余元。

彭永林的创业之路并没有止步于养殖马蜂,2021年初,鹤庆县烟草专卖局在开展烤烟种植意向调查工作时,了解到返乡创业的彭永林也有种植意愿,工作人员针对他当时的具体情况提供起垄、移栽、管护、烘烤、病虫害的防治、农业机械化操作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工作人员鼓励他拓宽马蜂销售渠道,让他打开了可以进行线上销售的思路。

在鹤庆县烟草专卖局生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种植烤烟的技术要领。种植烤烟的过程中,年轻的彭永林展现出了与养蜂同样的认真态度和创新精神,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机械来助力现代化种植,从烤烟种植“小白”发展成了“土专家”。目前,家里每年种植烤烟的收入能在6万元左右。

院内的“增收地”和院外的“致富田”有效联动起来,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补关系,为彭永林一家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益,彭永林也从“新农人”摇身变成“兴农人”。

(文/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李英凤 李江美)

0
上一篇: 云南禄劝:开源节流 “一片一案”
下一篇:“烂路”变身产业“致富路”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