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4月,万物勃发。行走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里,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高精度授时系统项目、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区、唐晶量子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和生产项目、炬光科技智能驾驶汽车应用光子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片忙碌;刚刚投入使用的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到技术研究院内,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继年初西安成为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全市进入科技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硬科技创新高地、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拥有“科研+产业”多重叠加优势的丝路科学城自然而然被赋予全国唯一的“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重任,当多年产业积淀与科技厚度全面展现在人们眼前时,丝路科学城再度提升了大家对西安未来发展的预期。
谋长远 促转化 推动科研成果变为产业发展动力
“双中心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聚集,丝路科学城的建设就是为这些优质资源聚集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未来这里一定是一片拥有良好科创生态系统的‘大海’。我们作为陕西光子产业的链主企业,也希望通过参与到‘双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带动本土行业的发展,帮助整个西安乃至西部地区有更好的产业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公司乃至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对西安建设“双中心”及丝路科学城建设“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给予企业的感受,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周凯颇为期待。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展示区 摄/陈岚
作为西安高新区内土生土长的硬科技企业,炬光科技自2007年成立至今一直从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入手,赋能产业链发展。通过多年创新研发,炬光科技形成共晶键合技术、热管理技术、热应力控制技术、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测试分析诊断技术、线光斑整形技术、光束转换技术、光场匀化技术(光刻机用)和晶圆级同步结构化激光光学制造技术九大类核心技术,产品逐步被应用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汽车应用、消费电子五大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炬光科技的发展只是高新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深度调整,如何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使其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最关键的“胜负手”,是西安高新区近年深度思考和规划布局的方向。
因此在丝路科学城规划发布之初,西安高新区系统部署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光源等大科学装置一系列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创建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整合3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8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3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等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在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这两个环节上不断发力,加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式发展。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现场 图/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善、性能最先进的地基授时系统。在国家赋予西安‘双中心’建设的机遇下,项目落地丝路科学城,希望通过科研和产业相结合,把合作过的、正在合作的包括未来将和我们合作的企业都吸引到这里共同发展,形成国内时频产业的高地。”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副总工程师张涛表示。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 图/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而在3月30日启用的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里,宽敞洁净的厂房中,全新的平台配套产线将为光子器件制造环节提供刻蚀、蒸镀、清洗、检测等全流程技术服务。借助“技术服务+工程代工”的模式,这里有望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打通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批量供货的完整链条,推动光子产业进一步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没有原始创新的深厚地基,就很难有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为让科研与产业优势叠加,产生共生互促的创新生态,高新区聚焦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争取布局新的大科学装置,争创国家实验室,打造重大原始创新核心区,实现重大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成果突破,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成使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在这里不断完善,西安高新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脚步自信而坚定。
强基础、增实力 让“一座城”带动一座城发展
除一流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强劲的科教、科研,“55611”现代产业体系等硬实力外,西安高新区对标世界一流科学城,按照“一城三区十组团”的空间布局,依托生态廊道和现有产业基础,建设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硬科技产业区,聚集“十个产业组团”,以汇聚引育一流科技人才为核心,将“科学”与“城”有机结合。
丝路科学城一角 图/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如今,丝路科学城内聚集了比亚迪、三星、奕斯伟等知名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光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稳固的产业基础、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畅通的路网和配套医疗机构 图/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纬三十二路、纬三十六路等“大动脉”次第打通,让城内各组团间实现互通互联;便捷舒适的地铁、有轨电车试验线、直达机场的快速通道让交通便捷舒畅;高新一小、高新一中、西北工业大学等多层次顶尖教育资源为科创人才的培养持续贡献力量;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国际医学中心等丰富、便捷的医疗资源,让安心宜居成为区域发展的主旋律;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仪祉湖公园等“城市绿肺”让山水共映、田城交融的生态体系更加完善;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丝路国际金融创新中心、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等重磅项目的加速推进,为城市人文赋予无限的姿彩。
绿色生态公园 图/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产业有人才,城市有未来。充满生活气息的丝路科学城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人才被引进来,留下来。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态势加速发展的丝路科学城内科创生态逐渐蔚然成林,成为西安乃至西部的全新地标。
未来,丝路科学城将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科研平台、着力“科技创新中心”实现成果转化,进一步为增强对国家科技战略的支撑力、扩大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做出贡献。
(图、文/西安高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