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海市工投集团秉持“精工创投 兴业润城”理念,以打造市、镇、村级全覆盖的乡村共富模式为目标,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强化要素保障,“精营”“造血赋能”乡村共富品牌,同绘“全域共富、城乡和美”高水平共富新画卷。
一、特色做法
(一)强化企政合作,牵手市级部门,打造移民共富共同体,提升安置村发展水平
创新建立国有企业与政府部门、移民村全域协同、资源共享机制,组建库区移民集体近距离发展联合体,采用“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的飞地经济模式,统筹开展店铺、厂房、农贸市场等项目投资,为各级移民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集团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与水库移民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整合年度资金,重点移民镇街抱团购置工业厂房,持续谋划共富项目。积极参与方溪水库移民重建新家园工作,以国资进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及商业等公共功能文化设施,提升移民安置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移民未来社区,助力方家弄和临港新城两个安置区居民增收致富和共同富裕。
(二)实施国企助镇,对接乡镇组团,建设西部共富产业园,推动区域经济提档升级
按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要求,集团承建永丰镇西部共富小微企业创业园,加快形成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打造有别于“共富工坊”的乡村产业新业态和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新模式。园区总投资约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48万平方米,其中今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厂房6座、配套用房5座。该项目主打智能装备产业项目,将导入工艺品制造、电子机械制造企业,以“绿色生态共富产业园区”这一未来产业理念为指引,将统合西部四个乡镇的经济薄弱村,致力打造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高度合一的未来产业项目典范。项目还与高校合作,借助“智库大脑”精准对接创业园的各项需求,切实发挥智力和技术优势。该项目建成后,可在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带动发展,增加就近就业岗位千余个,全力助推当地乡镇实现“消薄、造血”。
(三)深化村企联动,盘活村级资源,点燃乡村共富新引擎,保障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揽子”租赁和运营村级土地资源和标准厂房,走出一条“国企与村级联动”共谋乡村发展、构建新型帮共体的实践之路。集团竞得江南街道小溪村标准厂房20年的租赁权,为助推高端制剂(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和江南医谷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更精准的要素保障。该厂房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厂房4幢和研发车间1幢,总建筑面积约6.44万㎡。该做法极大提高了村级土地资源和村建厂房的使用效率,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集团依托园区开发运营的本职优势,开展科学规划、集约招商和统一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人”“地”“钱”等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降低闲置率和提升收益率。通过“筑巢引凤”实现人员在乡村集聚,纵深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该项目使小溪村集体年营收新增超千万元,还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国企助力村民奔富的典范。
二、典型经验
一是党建引领。国企姓党,集团将主业优势与国企责任担当相结合,以党建引领“暖心、富民、强基”工程。在共富项目中与高校合作建立党建博士工作站,通过党建联建,推动企政合作、国企助镇、企村联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三共三创”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治理、奋斗共同体打造,助推企业二次创业、管理创新、实干创富,为临海市打造共富高地贡献工投力量。
二是立足优势。在助力乡村高水平共富的战场上,充分发挥工投集团的业务优势。聚焦产业发展,牢牢抓住“产业基金”这一发展优势,把招大引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来抓,围绕“基金+基地+招商+飞地”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锚定重点产业链,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蝶变跃升。
三是精准布局。探索市、镇、村级全覆盖的乡村共富模式的实现方式,围绕乡村共富的不同主题和具体任务,精准对接服务对象和服务合作方,分层分类开展与市级部门、乡镇街道和村集体经济的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共赴“乡村共富”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质升级移民共富、共富产业园、盘活村级资源等典型做法,打造出更多具有临海工投辨识度的“共富”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