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走进位于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中部的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项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正开足马力生产运行。作为自治区第3家、鄂尔多斯市第1家国家级高新区,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12年以来,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初心理念,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优化园区体制机制、凝聚优质科创资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高新”动力。
聚焦重大项目,夯实产业支撑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高新区统筹推进园区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园区重点产业链条链主企业陆续进驻,支撑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日趋合理,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积蓄了发展动能。
机械手臂将玻璃板和EV胶膜吸附到生产线上
在亿利一道10GW沙戈荒地区高效专用光伏组件项目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一条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光伏组件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一只约2米高的黄色机械手臂正在将一块块大尺寸的玻璃板和EV胶膜吸附到生产线上,与焊接成同样尺寸的电池片组合在一起,再经过层压、组框、清洗、测试等16道工艺流程,一片片N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产品就生产完成了。该生产线单线产能12小时可达2300片以上,平均每16秒就有一块组件产品下线。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鄂尔多斯高新区建厂,就是因为当地有大型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有广泛的应用市场,而园区里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料、拉晶、切片等项目的入驻,可以满足我们下游产业链光伏组件的生产需求。”在光伏行业从业21年的内蒙古亿利一道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镝介绍说。
光伏组件生产线
亿利一道10GW沙戈荒地区高效专用光伏组件项目是园区今年4月引进的重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纳税3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一期项目于今年11月正式投产,目前生产运行稳定,正在全速生产来自青海的两笔订单。
今年,鄂尔多斯高新区计划实施62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9.9亿元。其中,总投资约280亿元的晶澳光伏全产业链零碳示范基地项目,于今年7月全面开工,2024年7月底实现投产;总投资20亿元的株洲时代新材百米级叶片生产项目也已落地,今年年底投产;总投资86.2亿元的奇瑞鄂尔多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项目,已于今年8月开工,预计2024年年底建成投产;总投资100亿元的厦门金龙(鄂尔多斯)重卡总部基地项目,于9月开工,2024年年底建成投产……
一个个重大项目纷纷落地,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集群蓄势待发。今年以来,鄂尔多斯高新区抢抓发展机遇,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2023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132.4%;完成财政总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3%。
科技创新引领,成果转化加速
高新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近年来,鄂尔多斯高新区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了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中试熟化基地等,完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园区内的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重点实验基地,煤基特种蜡中试项目已于1年前投产。实验基地展厅里,大大小小的玻璃瓶里装着白色颗粒或粉末状的特种蜡,还有部分以特种蜡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展示了一块煤由“黑”变“白”的神奇变化。
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工程师袁玮介绍煤制油下游产业链
“研发煤基特种蜡,是煤制油产业链高端化延伸的重要方向。我们研究院于2017年成立之后,就承担了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的多项科技重大专项,致力于把传统煤制油下游产业链延伸,生产出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特种蜡组研发副主管、工程师袁玮介绍说,“你看这个填充了36号相变蜡的凉感项圈,在天气热时把它从冰箱里取出,戴到脖子上可以迅速降温,利用的就这款相变蜡在36度时达到熔点,可以吸收热量的原理。此外,不同标号的特种蜡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可以做成微胶囊用于纺织凉感面料,还有的填充到水杯的不锈钢夹层,做成恒温杯……”
研究院自主研发了费托蜡分离提纯提质成套技术,建成了1000吨/年相变蜡及特种蜡工业示范装置,已生产出高温、低中温相变蜡、油墨蜡、烛光蜡等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控温材料、精密电子器件、航空材料、高级润滑油等领域,实现我国煤间接液化产品由油品向精细化学品,再到功能性材料的跨跃。
国盛利华自主研发的高温碱水电解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不久前,由鄂尔多斯市国盛利华制氢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内蒙古首台1500Nm³/h高温制氢电解槽正式下线。该产品可用于绿电绿氢制备以及绿色化工、风光发电以及煤化工等领域,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取绿氢的核心设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对推动整个绿氢产业发展意义非凡。
十三五以来,鄂尔多斯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效应不断显现,除引进高科技创新项目外,还引进实施了一批以奇瑞乘用车、奇瑞新能源重卡、格罗夫中极氢能重卡、山河巨鼎重卡为代表的高端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项目;围绕中车叶片生产、中车风电产业园等建设了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培育集聚了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智慧物联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引进落地了国际技术领先的尚德艾康抗癌药物研发及中试基地,亿利制药、一康益生菌等生物医药与健康类项目。
如今的高新区,像这样具备创新发展动能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落地。园区现有企业37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这些企业在推动全市乃至自治区、全国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效能提升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鄂尔多斯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持续优化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政务服务等改革事项,通过推动干部人事管理改革、绩效薪酬改革和权力清单赋权,强化园区经济功能,激发园区活力动能。
园区实行“身份封存、双轨运行”全员聘用制,打破身份界限,推动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制定了《高新区岗位绩效薪酬分配办法》,设置了10岗15级岗位绩效薪酬体系,推动薪酬分配绩效化、履行职责契约化、考核评价标准化。目前已梳理出140项权力事项和183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待委托赋权。
科创资源凝聚,发展动能增强
高新区的发展需要凝聚高素质的人才,打造科创平台。鄂尔多斯高新区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提供科技创新保障。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深化与高校院所、科技园区、创新企业合作。目前已培育建成自治区级研发机构32家,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累计孵化中小科技企业近千家。
奇瑞汽车总装车间生产线
依托伊泰煤基新材料、鄂绒实验室等41家自治区级研发机构,研发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千吨特种蜡中试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源盛光电4项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矿大研究院发布投用我国首台套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载山”,山河巨鼎两款产品入选自治区首台套目录,鄂尔多斯资源股份公司主导制定了第6项国际标准……
高新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鄂尔多斯高新区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新材料产业,打造‘装机+装备’双向赋能的光伏、风能全产业链体系与‘纯电+氢能’双轮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西北地区绒纺产业创新集聚高地;构建生物制药、数字产业集群,打造全市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推进重大创新平台载体提质增量,努力在人才科创工作上蹚出一条新路。”在回答鄂尔多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思路、方向时,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鹏程说,未来我们还要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打造产业实力强、质量效益强、创新驱动强、绿色生态强、营商环境强和安全水平强的一流高新区,在助力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走在前、作示范。
(文、图/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王玉琢 郝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