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黑龙江东宁口岸借复关之势,积蓄动能再出发

2024-02-26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2023年中俄贸易金额达到2401亿美元,提前完成预期目标。黑龙江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78.3亿元人民币,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东宁作为重要的边境口岸城市,在疫情特殊形势下努力做好防控、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抓住“西线”贸易转移调结构扩规模,去年8月遭遇特大洪水,口岸严重受损,对面的俄罗斯波尔塔夫卡冲毁,在口岸水毁闭关期间东宁坚持一手抓口岸复关、一手培育“海洋经济、跨境电商、互市贸易”三大新动能,不仅稳住了外贸基本盘,还连续实现外贸逆势上扬,近三年分别完成进出口总额51.3亿元、167.1亿元、107.8亿元。

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促成口岸当年恢复通关

2023年8月11日,受六号台风“卡努”影响,东宁市遭受了1965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一轮洪水冲击,东宁—波尔塔夫卡口岸双边遭到严重损毁,车辆无法通行,双边口岸于8月12日闭关。俄罗斯官方通过专家第三方论证,计划重建波尔塔夫卡口岸包括建设新的界河桥,此项工作至少需要2年时间完成,即波尔塔夫卡口岸近期内不会恢复通关。鉴于恢复通关事宜的紧迫性,东宁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全力推动口岸恢复通关。一是东宁市委市政府迅速做出全面部署,发动各方力量,坚持部门联动、政企同心全力完成中方抢修,敦促俄方加快抢修速度,尽快恢复口岸通关,确保双边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正常进行。牡丹江市委代守仑书记现场调度督导,省委许勤书记在东宁调研期间,作出重要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更加坚定恢复通关的信心、决心。二是及时向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报告有关情况,并致信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恳请帮助协调中俄双方高层推动口岸尽快恢复通关。三是分别致函俄方总领事馆、俄政府部门、俄公路口岸有限公司,请俄各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口岸复关。与俄滨海边疆区国际合作署及相关部门就恢复口岸运行相关事宜举行视频会谈,政府副市长赴符拉迪沃斯托克与俄方有关领导就口岸维修和恢复通关问题进行会谈。四是动员外贸企业及民间力量积极发挥作用,充分用好长期在俄经贸活动建立的友好关系和沟通渠道,表明中方积极恢复口岸通关的态度,争取俄方各界人士对恢复通关的支持。经过三个多月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极大地促成俄方10月份开始启动口岸设施及道路桥梁维修,10月25日接到驻俄大使转来的俄方函件,表明俄方计划在2023年年末之前恢复口岸通关。12月8日接到俄方确定调试设备及恢复通关时间的函件。12月10日正式恢复通关。

坚定信心、锚定长远,挖掘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口岸闭关期间,东宁在坚持保障和服务外贸企业发展,协调本地企业借道周边口岸完成对外贸易基础上,紧紧围绕深化“东北-远东”合作,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以海洋经济、跨境电商、互市贸易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对俄经贸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一是创新发展海洋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龙江期间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东宁依托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争取到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政策,聚焦距离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139公里的区位优势和其丰富的渔业资源,确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思路。2023年建成省内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查验场地,争取到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合法捕捞产品通关证明》初审权下放东宁,将审批时间由原来的5-7个工作日,缩减为2-4个小时。同时,积极走出去,洽谈招引珲春禾合、山东鲁海丰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东宁,广思源等本地外贸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合作,组建了由50台高标准移动暂养水车组成的跨境运输车队,实现了从帝王蟹、雪蟹、扇贝到海参、鲜活海胆的多项进口新品种突破,累计进口海产品1万余吨,完成贸易额3亿余元。目前,东宁正加快推进鲜活海产品仓储库、冷藏库、暂养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企业在萨哈林岛建设1亿尾鲑鱼养殖项目,引导禾合、鲁海丰、广思源等企业扩大进口海产品规模、品种,积极向海产品贸易、现代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洋旅游康养、海洋物流等更宽领域的海洋经济发展。二是积极拓展跨境电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全国商务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三年疫情期间,东宁积极应对变局,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积极探索边境仓、海外仓建设,2023年5月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海外仓揭牌运营,同月动员东宁外贸企业东宇公司,启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业务(9610)海关监管场所建设,11月完成建设及验收,12月17日东宁丰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首单420万元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顺利通关。目前,东宁在加快完善监管场地、查验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中俄商品批发商城,积极发展“边民互贸+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探索智慧云仓建设,深化与俄罗斯OZON、WB公司和国内电商平台、物流网络对接,有的放矢地将各区域客户的需求与产品矩阵匹配起来,不断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业务,预计今年跨境电商贸易额达到8亿元以上,逐步成为东宁对外贸易新引擎。三是全面扩大互市贸易规模。近年来,东宁在规范和发展互市贸易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20年迁址扩建互贸监管交易中心至3.5万平方米,成为全省最规范的互市贸易监管交易场所之一。互市贸易服务平台与海关总署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系统(2.0版)完成对接,互市贸易外汇结算系统实现上线运行,破解了互市贸易人民币跨境资金结算、互贸商品二次交易征税等问题。出台实施《俄籍自然人经营登记管理办法》和《边民合作社登记管理办法》,为53个俄籍自然人办理经营备案登记,成立15个边民互助组、6个边民合作社,实现了边民由“单打独斗”向“合作共赢”转变。进口来源国增加至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韩国等4个,参贸商品发展至食品、水产品、日用品、有色金属4大类、72种,主要是松子、面粉、预包装食品和水产品等,累计交易互贸商品15万单、进口6.5万吨、货值9.7亿元。未来,将扩建完成占地19万平方米的互市贸易监管交易场所,新增鲜活、冷藏、熏蒸等专业监管区。加快探索和推广数字边民证发放途径,将更多边民纳入享受互贸政策范围。积极拓展互贸商品进口来源国,努力增加至8个以上,进口商品种类突破500个,互贸商品年进口货值达到30亿元。同时,加快建设占地60万平方米的互贸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大力引进和培育“头部企业”和区域总部,推动互贸商品落地加工比例达到60%,形成特色跨境产业集群,为龙江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作出新的贡献。

统筹通道和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东宁市将牢固树立前沿意识、开放意识,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和平台建设,努力在全国沿边开发开放中走在前、作表率。一是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依托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滨海华宇农业园区、华洋绿色农业园区等境外园区建设基础,支持园区基础建设和信息服务,提升园区吸附能力,努力打造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全力推进投资5亿元的互贸综合体项目建设投用,积极打造“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的交易平台。着力完善黑龙江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东宁片区,用好省政府支持跨合区“十条政策”,全力打造进出口加工跨境产业承载平台。二是着力提升对外开放通道枢纽功能。积极参与“滨海1号”国际交通走廊和北极航道运输合作,深度融入出境经符拉迪沃斯托克中转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通道,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完成国道丹阿公路绥阳至马桥河段改扩建、国道绥满公路绥阳至东宁穆棱界段改扩建项目建设,确保口岸货检通道和旅检通道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智慧口岸、智能海关建设,加快绥东乌铁路和高速公路项目推进进度,全力谋划申报东珲高速公路项目,加速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界河桥新建,探索拓展口岸货场、建设东宁绥阳国际物流枢纽项目。三是着力推动制度集成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运用绥东试验区、经合区、跨合区等政策,复制推广国家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做好政策链梳理,形成政策束,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各项核心政策应享尽享,进一步激活外向型经济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从审批型、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的环境。

东宁市将倍加珍惜口岸恢复通关的成功经验,坚持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力促进进出口贸易稳规模、优结构,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海洋经济、跨境电商、互市贸易新引擎,同时在深化开放合作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中走在前、做表率。

(文/中共东宁市委办公室  杜永成)


0
上一篇: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链项目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