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前茬后作无缝对接 四季增收马不停蹄

2024-04-10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农家少闲月,三月人倍忙。眼下,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区域内种植的冬小麦陆续成熟,农户抢抓农时开镰收割,拉开麦收大幕。

开镰收割冬小麦。摄/李景光 

“去年10月底,云仙烟站技术员指导我冬闲种植小麦,说不仅对土地好,还可以增加收入。我们老农民在地里刨食,人不能闲着,地也闲不得!所以我种了10亩小麦,今年预计亩产在600斤左右,好一点的地块能达到800斤,产量应该比去年高。趁着天气好抓紧把小麦收了,紧接着马上要翻地备耕。”云仙乡芦山村村民鲁忠松说。

农业要增收,关键是调结构、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云仙乡党委、乡政府结合当地气候优势,充分利用土地结构,科学规划“时间差”“空间差”,最大化发挥土地综合效益,大力推广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套种,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让农业增效有“方”,农民增收有“效”。

烟后西兰花。摄/李世昆 

“不同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两种作物轮换种植,能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某类养分过度消耗,让土壤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和补充营养的机会;套种可以阶段性地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让作物高矮、相间成层,方便改善作物的通风条件,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思茅区云仙烟站副站长姜方荣介绍道。

云仙烟站技术员介绍,根据作物生理及生态特性,选择适配度高的作物进行轮作套种,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减少病虫害、减少杂草。通过“无缝衔接”的土地利用、井然有序的茬口安排,不仅能充分利用前置作物的光、热、水、肥等资源,使土壤中营养需求互补,同时还能对农耕工具、器械等资源物尽其用,最大化创造效益。

蚕豆、青菜套种。摄/李景光 

“烟站给我们培训时候说,套种最好选择不同科的作物。最常用的套种方法包括大套小、高套矮、早套迟、长套短。我在烟站技术员的指导下套种蔬菜好几年了,今年选择了生长周期短的蚕豆、豌豆套种青菜,种出的青菜棵大、枝肥;豆类颗粒饱满、口味甜,市场上很受欢迎,不愁卖。现在套种的蔬菜已经采摘,村里有人请工收割小麦,在家门口我就能打工赚钱!”云仙乡芦山村村民王海芳说道。

稼穑蓬勃,驰而不息。思茅区将持续做好优良品种筛选、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农资供应、农机应用、作物管理指导、作物外销等服务,大力推动秋冬季农业发展,让作物有品质、有销路;让农民尝甜头、铆干劲;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乡村振兴马不停蹄。

(文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苏梅)

0
上一篇: 赤峰市林西县:果农迎来了“美容师”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