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师,您画得真好,下次我还要跟你学习画画。”“欢迎你们常来!”傍晚,常青送走前来工作室参观学习的孩子们,并送上自己绘制的扇子作为小礼物。
常青为孩子们绘制的荷花扇。摄/李光英
今年46岁的常青,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弥阳镇水碓村同时经营着一间小卖铺和一间绘画工作室,是村里小有名气的“画家”。
暑期,慕名而来找常青学习画画的孩子比往常多一些,“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当画家、办画展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能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回忆起这些年的经历,常青感慨道。
常青在练习绘画。摄/李光英
1993年,常青初中毕业,对画画有着浓烈兴趣的她,计划着在中专师范院校选择美术专业进行深造。但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认为学画画不靠谱。可常青不愿放弃自己的梦想,坚持与母亲进行反复地沟通,最终,母亲被她的决心打动,她如愿以偿进入学校开始了系统的美术学习。
毕业后,常青回到老家,在当地一所幼儿园当美术老师,教小朋友们画画。2002年,常青与刚从部队退伍的丈夫相识相恋,为了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她辞去了美术老师的工作,从西三镇来到了丈夫的家乡水碓村。
穿着彝族服饰的常青在户外采风。摄/李光英
2005年,儿子出生后,为了补贴家用,常青放下理想,学起了理发手艺,并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也很不错。可后来丈夫工作调动,家里孩子、老人无人照顾,常青关闭了理发店,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
直到2015年,孩子上小学后,常青开始盘算着找一份工作。看着村里没有商店,邻里购物不便,常青便决定在家门口开设一间便利店,并向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申请成为了一名经营户。
万事开头难,初入零售行业满是挑战。
常青的小店开起来后鲜有人光顾,了解情况后,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片区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指导,根据店铺位置,建议常青丰富店内品类,引进调味料、桶装水等生活必需品方便村民。一段时间后,小店生意逐渐步入正轨。
常青开设在家门口的小店。摄/李光英
生活有了保障,可年轻时候的梦想又要如何找寻?
2022年,常青受邀去看中专美术老师举办的个人画展,本是师生共聚一堂的欢乐时刻,老师的一句感慨,却让常青沉思了许久:“你们当年多么热爱画画,现在咋没人坚持呢?”
常青以荷花为主题绘制的作品。摄/李光英
为了向梦想靠近,常青不再犹豫。去年5月,她拿出这些年开店攒的钱,把家里一楼堂屋改造为自己的个人绘画工作室,重新拾起画笔,开始夜以继日地练习。
常青作画。摄/李光英
如今,靠着直播、画廊、熟客介绍等渠道,每月都有人联系常青购买中国画,以及工笔、素描、油画、丙烯、水粉、水彩等各种技法的绘画作品。而闲暇时,常青则很乐意给村里的小朋友们讲授绘画知识。
“我还要继续练习,争取在弥勒举办一次个人画展,这就是我的梦想了。”常青微笑着说道。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