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平河村东斯村委会哈碑村,蜿蜒曲折的边境山路在山腰间次第铺开。
从村头顺着水泥大道走不多远,就是李羊干的便利店和五金店。初见李羊干夫妻俩时,李羊干正在整理五金店,其妻石克优则在一旁的小卖部零食区域整理着商品,夫妻俩各自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没有言语沟通,仅靠表情、手势、手机微信,夫妻俩沟通交流颇为默契。
今年41岁的李羊干,10年前突发脑梗,落下了终身残疾。2015年,李羊干经亲戚介绍认识了石克优。石克优早年因为脑梗造成了失声,因为有类似的遭遇,在日渐相处中互生情愫,一年后,二人结为夫妻。
“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她沟通交流有困难,于是便通过微信发文字说话,再往后,一些简单的就通过日常的表情、动作就可以交流。”聊到交往初期,李羊干表示确实遇到不少困难。
李羊干、石克优用微信沟通交流。摄/何杨秀
不过,面对困难,两口子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相扶相持地走下去。
因为身体行动不便,李羊干和妻子干不了什么重活,两人商议做生意谋取出路。2016年,在平河村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夫妻俩开起了一家五金店,同年也利用另外一个铺面经营了一家便利店,同时向绿春县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成为了零售户。
随着李羊干和石克优的女儿逐渐长大,家里的开销也越来越大,靠小店的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有些吃力。
绿春县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观察到小店的潜力与瓶颈,随即展开了一次精心策划的店铺改造行动:招牌焕然一新,搭配温馨灯箱,夜晚时分亦能吸引眼球,小店一隅还设有一个休息区,一些村民到店购物小息片刻时,还能喝上一杯免费的热茶。如此贴心的服务,为小店赢得不少回头客。
客源相对稳定,李羊干一家的经济压力减轻不少,这让片区客户经理的心里也美滋滋的,毕竟像这样依靠小店过日子的零售户,营收对于他们来说是头等大事。
李羊干在店里整理货品。摄/何杨秀
如今,靠着诚信经营、吃苦耐劳,五金店、小卖部的生意越来越好,每个月的纯收入能有5000多元。有了稳定的收入,夫妻俩不仅还清了外债,每年看病的费用也有了着落。
“常来购物的大多是本村村民,这些年大伙儿帮了我家不少。我打算帮附近乡镇的农户销售茶叶、草果等农产品,力所能及地帮大家做点事。”李羊干说。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张书启 何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