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红河:他期村的农具改造“达人”

2024-09-2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秋天,农忙季节如约而至。田地里,一个脸色黝黑的中年人正在连秆收割青玉米。“牛犊子食量一天比一天大,昨天才砍的青玉米熬不到今晚就被啃光了。”碰到邻居打招呼,李进黄笑着回应道。

李进黄今年39岁,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保和乡他期村,打小跟着父母干农活,会种庄稼,能养牲畜,还爱折腾各种小发明小创新。2006年,21岁的李进黄结婚成家。他以种植生姜、洋芋、玉米和烤烟来维持全家的生计。2016年,李进黄和家人商量后购进了8头肉牛开展养殖。

李进黄粉碎饲料喂养肉牛。摄/孙梦辉

养殖肉牛后,对牛棚进行各种小改造:将翻犁地块的耙改造成肉牛的挠痒神器、废旧塑料桶改造成牛槽、各种废弃板材加工改造为母牛产床等,就这样节省了3000多元的成本开支。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进黄夫妇的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最多的时候养殖肉牛40多头,每年挣的“牛钱”不少,加上种烤烟的收入,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可惜好景不长,近两年来,随着肉牛养殖户的不断增加,肉牛价格连年下跌,李进黄缩减了肉牛养殖规模。

闲下来后,李进黄又开始倒腾各种小创新。特别是近年来,手机短视频的加持,他关注了不少有关庄稼种植、牲畜养殖、农机具改造的视频号,对于贴近自己生活的内容,他都反复观看,反复琢磨。

李进黄用废旧铁门改造的编烟操作台。摄/孙梦辉

今年,李进黄在个旧市烟草专卖局烘烤主管的指导下,将家里换下的废弃大铁门改造成编烟操作台4张,无偿提供给他期烤房群的6户农户使用,节约了购买成本4800元,配合梳式烟夹,提高了编烟效率。

近年来,个旧市烟草专卖局投入资金926.64万元,配备编烟操作台106张、梳式烟夹22.848万个,可满足全市80%的烟农老乡使用,仅编烟环节每亩可减少生产用工1.8个,节约成本投入216元。

“烟后种上青储玉米,赶在年前给肉牛提供口粮。”李进黄说,他算了一笔账:目前售卖了三炉烟叶,收入3.2万元,烟后45亩烤烟地开展“烟+玉米轮作”,可节约肉牛饲料投入两万元以上,来年牛粪可节约有机肥投入3000元以上。

爱倒腾的李进黄,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改造了打药机、安装了量杯,让农作物施药更加方便精准。改造覆膜装置、改造装烟梯、改造出烟杆,他不仅在实践中改造,还通过手机短视频学习,在实现高效劳动的同时,继续他的小发明小创新。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孙梦辉)

0
上一篇: 云南马龙:致富路上开“金花”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