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后,正是羊肚菌干菌的畅销期,王利全正忙着检查仓库里的即将打包出售的羊肚菌包。作为当地羊肚菌种植的“先行者”,他尝到了科学种植新模式的甜头。
王利全在整理烘干的羊肚菌。摄 /张华羲
作为土生土长的剑川县弥沙镇人,王利全自幼就帮着家里做农活,与土地已打了几十年交道,是云南大理剑川县十里八乡有名的种植 “老把式”。凭着一腔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他跳出了父辈们小块零散的传统种植模式,到气候条件更好、交通更便利的马登镇上搞起了农业生产,从仅有几亩薄田迈向了规模化生产的“新农人”道路。
今年,在马登镇政府、马登烟叶收购站的政策支持下,王利全通过土地流转,种了40多亩地,融入了当地的百亩良田连片布局。规模化种植不仅便于他进行大田管理,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在烟叶移栽、采烤期间,仅仅王利全一家用工就能达到二三十人。
随着王利全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头脑活络的他不满足于单一农作物种植,在马登烟叶收购站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王利全开始尝试“烤烟+羊肚菌”轮作种植模式。
羊肚菌是高经济价值的食用菌,每年10月开始种植,次年1月开始采收,生长周期短,又能与烤烟种植周期错开,再加上马登镇的气候环境适宜羊肚菌生长,产量高,成熟后一部分售可卖鲜菌,另一部分烘干制成干货售卖,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优势明显。王利全种植的羊肚菌盛产期每天能出货五百多斤,轮作种植将原本的冬闲季变为增收的“黄金季”,实现了“一地双收”。
作为村里最早一批转型经济作物衔接轮作的“新农人”,不少村民找上他想来取取经,王利全深知产业振兴不能靠单打独斗,他感慨道:“以前别人总说我是生产‘老把式’,通过烟站的培训,我愈发认识到,种地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只有‘两腿泥’远远不够,还得懂科学、懂管理,作物才会高产高质。”面对前来讨教的人,他知无不言,将自己的这一增收“香饽饽”,教给了更多的人。
“通过培训宣传新知识、新政策,我们培育了越来越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农人’。”马登烟叶收购站站长李春荣说。这些“新农人”活跃在希望的大地上,不仅实现了增产增收,还利用轮作打破了病虫害的生长周期,改良土壤状况,成功实现了耕地的高效利用与保护,大大提高了地块的集约化利用率。
如今,马登镇上“烟+羊肚菌”衔接、经济作物轮作越来越普遍,产业发展兴旺,带动了上下游物流运输、蔬菜烘干产业的发展。
谈及未来时,王利全说:“现在我们马登种羊肚菌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想整合资源,做一个绿色农业基地,把羊肚菌收来统一烘干保存,延长羊肚菌销售旺季时间的同时多多拓展销路,让生意越来越红火。”
天地广袤,农业大有可为。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乡,各式“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王利全带领村民们实现增收致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展现着“新农人”的作为。
(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张华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