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蒙自:多元发展串起乡村“共赢路”

2025-07-22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时下,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芷村镇粮烟经多元化种植轮作区里,一畦畦白球甘蓝、紫甘蓝、西兰花、荷兰豌豆、白花菜绿意盎然,自动喷灌系统喷洒出一片水雾,润着鲜嫩菜苗茁壮成长,如一张色彩斑斓的厚地毯盖在田野间。

近年来,蒙自市烟草专卖局立足区域资源,以粮烟经为目标定位,因地制宜引导、支持全市各烟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推动传统特色农业朝着现代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助力农民发展多元增收致富,有力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烟区探索“粮经”轮作新路径。摄/李姝锦

从“单一”到“融合”

“咔嚓”“喀嚓”……清晨,伴着一声声清脆声响,一棵棵壮硕又鲜嫩的白球甘蓝、西兰花被采收入筐。在芷村镇新寨村烟区“烟+蔬菜”轮作地里,工人们在一垄垄菜地间采收着鲜新蔬菜。地旁,村民杨亚红正在按订单品质要求忙碌着挑选西兰花球,“这几年,我们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管理规划,不仅有租地款,还能在基地打工离家又近,报酬也稳定。”说话间,一筐品相好的西兰花已打包封箱。

烟区害虫智能监测器。摄/李姝锦

杨亚红自己算过一笔务工收入账,像菜蔬采收季,一天有120-13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挣三四万元以上。

此前,当地烟区不少农户发展粮经种植存在规模小、成本高、单一化、竞争力弱、量效值偏低等问题,为提高当地特色种植质效,蒙自市烟草专卖局聚焦多元产业规模、集群化发展,以“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联动模式,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行流转整合零散土地,进行规模化的粮烟、烟油、烟菜、烟杂粮、烟果等一年两熟或三熟、轮作或隔年轮作、套种、烟后种植或等粮烟经多元化产业链新路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从“单一”与“多元”、“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融合。同时,烟区建配套的用工和服务体系,聚焦专业化服务关键环节,在引进、培养、使用、服务等下足功夫,形成“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局面,提升当地农民多元就业率,形成多方增收共赢。

“烟+西葫芦”多元化种植地工人进行西葫芦采摘。摄/马丽菊

从“靠天”到“智能”

新农人、新品种、新技术、新农具、新资源、新路径……数字化时代,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搭上技术快车。蒙自市烟草专卖局在粮烟经多元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智慧化、数字化、无人化变革,提升农产品质,降低农户成本和劳动强度,推动多元化共生种植产业效益倍增,实现农业生产从“会种”变身“慧种”发展新格局。

在鸣鹫镇猛拉村烟区,“万寿菊+玉米”套种地里,虫情智能监测器令人眼前一亮。

“以前,从整地、施肥、播种、管理到采收农户更多靠经验‘看天色’安排农事,干旱盼雨、洪涝盼晴。特别是病虫害突发袭预测难,让种植产质量难以保障。”当地烟农合作社负责人许明介绍说,安装在田地里的虫情智能监测器会根据害虫活动造成的阴影面积自动判断虫情,可实时监测农业害虫数量及分布,提前预警潜在虫害风险,实现自动监测。

 “如今,有了这些智能设置和系统,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上的APP掌握土壤墒情和重点虫害发生情况,还能及时指导农户精准施肥、科学防治。”许明说。这样的智能化场景在蒙自烟区随处可见。在冷泉镇泥都底村烟叶专业烘烤工厂内,智能温湿度控制设备构建起精准烘烤管理体系,推动传统烘烤向高效集约化、数据化转型;芷村镇白石岩村育苗专业化工厂综合体运用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设备构建起精准育苗管理体系,让农业育苗品质不断提高。

烟区“烟+蔬菜”轮作地里水肥一体化蔬菜种植。摄/李姝锦

如今,从科技赋能的智能育苗工厂到绵延成片的粮烟经特色多元产业基地,从种植全自动机械化作业轰鸣的田野到贯通生产的数字化服务链体系,蒙自市烟草专卖局加快推进措施落实落地,一条条粮经烟产业链串联起千家万户的“共富路”,并沿着多元化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稳步前行。(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姝锦)


0
上一篇: 大理剑川:山区“蓝罐子”浇出产业新希望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