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山西讯 满目葱茏、生机勃发,五月的大同处处洋溢着转型发展的澎湃活力——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8.8亿元,增长6.7%,增幅全山西省名列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2.2亿元,增长6.0%,增幅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9亿元,增长10.5%,增幅全省第三…… 2019年,大同GDP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一,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古都文旅强市、新能源革命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加强引领、产业转型逐渐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生动图画正在云中大地展开。
山西大同,这座不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是在当代历史上都曾经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老资源型城市,又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实现了绿色崛起,阔步走在通向高质量发展新的征程上,并开始释放出“磁场效应”。
5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视察。面对习总书记倾情的问候,殷殷的叮嘱,大同从田间地头到移民新村,从政府机关到企业工厂,从线下到线上,从干部到群众更是满怀激情,使这座城市释放出更强大的吸引力!
大同是中国古都,但素来亦有“中国煤都”之称,过去留给众人多为经济单一、环境恶劣、发展缓慢的印象。然而,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曾经的“煤都”已逐渐去掉“煤炭底色”,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步伐坚定地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
现在的大同不仅是享有北魏都城、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中国第九大古都,而且是环境优美、景色如画的旅游胜地,况且还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和九龙壁这些国之瑰宝,还有完整雄伟的城墙。许多人不无感慨地说:大同的历史地位在上个世纪真是被严重低估了!
据了解,目前大同是中国城市品牌(地级市)综合分值排名中国九大古都之一,荣获“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称号,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避暑旅游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城市,获得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大会主办权,是2018年十佳冰雪旅游城市,是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是2018中国十大最佳自驾游目的地,中国大同古都灯会被评为“2018中国最负盛名十大节庆”之一,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跻身全国5A景区50强,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云冈石窟入列山西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景区和山西十佳品质旅游景区,恒山和大同古城墙入列山西品质旅游景区,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是对大同近年来不断努力寻求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肯定。
近年来,大同把文旅产业作为主导优势产业进行培育,以打造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振兴崛起,努力在政策引领推动、重大项目开发、旅游业态创新、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正如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在今年两会上所讲的,“一张蓝图干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他们扎实推进古城文旅业态大培育、云冈景区大扩容、恒山景区大提升、长城1号景区大建设、火山景区大完善等五大景区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大同长城1号旅游公路工程建设全面提速,50公里“火山天路”已建成通车,空中游古城览长城、古城府衙保护修复、九龙壁周边环境整治等项目进展顺利,左云县三屯村夏都等8家经营单位被评为“长城人家”,云州区、灵丘县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大同古都灯会、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等活动的品牌效应已进一步显现。“磁场效应”开始释放。
据了解,2019年全市全年接待旅游人数8397万人次,同比增长21.3%,旅游总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22.7%,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大同文旅正向全民、全时、全业、全景的全域旅游迈进。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首站来到大同。在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视察时指出:黄花也能做成大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要保护好、发展好这个产业,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
5月21日晚8时至10时,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和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全国青联、淘宝、抖音、快手、京东联办的“星光行动·大同好粮助农专场直播”重磅开启。
电影频道主持人蓝羽、郭玮、李丹和著名演员佟大为、林永健、王子异等多位影视明星、带货主播温精灵、小关老师、醉鹅娘等共同为以“大同黄花”为首的22款“大同好粮”带货。一大批大同特色农副产品开始“走红”网络。
两个小时的直播,大同小米、杏子酒、黄酒、黄花忘忧饼等十余件农产品一一亮相。直播活动可以说是大同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大同创新文旅融合,巩固了脱贫成果,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带动大同特色农产品销售,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具体举措之一。
对于这次直播,无疑是大同文旅融合农业的创新之举,也是大同文旅振兴、乡村振兴的成功之举。实现了大同由名人+名城+名牌的成功跨越。
据了解,大同实施乡村振兴。去年以来就投入12亿元推动乡村振兴,下大气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以黄芪、黄花、小米为代表的农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8.3%。打造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10万亩,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标杆园区10个、标杆养殖场100个。“大同好粮”在线上线下销售突破5000万元。
高质量发展靠创新,转型发展靠项目。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创造新技术,是大同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希望和出路所在。
大同过去叫“煤都”,煤炭产业的高度依赖让大同不仅产业结构单一,也造成了二氧化碳污染。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扭转这一“劣势”?大同人把目光放在了专门从事工业烟气二氧化碳捕获、转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的研究者身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同清洁碳经济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就是一家能让大同“劣势”变优势,专门发展二氧化碳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生产线于去年12月20日启动,目前已经正常运营了6个月。
说起这家公司,大同“1898(大同)双创空间”的北大毕业的“1898咖啡馆”联合创始人赵海霞说:“这都是缘于一场聚会结缘,一个目标并肩”。
据赵海霞介绍,去年7月31日,在“1898(大同)双创空间”的努力牵线下,27名北大校友企业家齐聚大同进行项目考察。其中现任大同清洁碳经济产业研究院董事长谢思敏、总经理宋维宁两位企业家。
赵海霞说:“谢思敏和宋维宁,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研究方向与大同市实现能源革命的目标不谋而合,非常看好大同未来的发展。因此,经过两天的考察,在大同建功立业的火花随即在两位专家和一座城市之间迸发,研究院迅速落地大同,一场变污为宝、变劣势为优势,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旅在大同如火如荼开始了”。
2020年5月16日上午10时,大同清洁碳经济产业研究院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轻量化新材料生产线前面,总工程师孟超正给工作人员讲解规范操作流程,“接下来我们将加快脚步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助力大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孟超一边擦汗一边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大同市全力推进能源革命,坚持“点上突破”引领“面上铺开”,建设和建成一大批支撑能源革命的重大转型项目。到2020,全市规模企业由168家增加到260家。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步伐明显加快。
初夏时节,在大同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技改氛围空前浓厚。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法友信心满满地说,今年一季度,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二季度,我们要通过坚持科技创新,全力实现质量、产量和销量的提升。今年1-4月,大齿公司共生产变速箱4.5万台、发动机齿轮40万件。进入二季度以来,公司日装变速箱总成500多台,发动机齿轮550套,轻卡变速箱150台,各种发动机齿轮日产总量8000余件。
“下一步,我们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潜力、强化技术创新,为节能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大齿公司同步器加工部首席技师徐玉成表示,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作为企业技能带头人,以徐玉成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他设计的“车床三爪车正夹持器”荣获山西省企业“五小”竞赛一等奖、他带头创新的“S”型刀片的应用在业内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每年可为企业节约50万元。此外,大齿公司清洗机改造项目完成后,年降成本可达188万元;自制涂胶机投入使用以来,可年节约涂装材料费7万余元。
对此,大齿不论是干部还是员工都在心里说:“我们是用技术创新赢得了市场、赢得了订单、赢得了效益”。
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4%,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4%,占规模工业比重达1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1.3%。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6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微企业20户,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基本成型。为大幅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同市一年来组织全市260家规模工业企业分三批赴中关村智造大街,就企业急需攻关的153项技术课题进行点对点对接,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大同科技局的负责人介绍,大同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建立推进创新平台打造、尖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机制制定等“硬核措施”,极大地引领企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比如,大同在建设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的时候,就要求把科创园建设成零碳园区、绿色园区、海绵园区、智慧园区的智慧园,这让大家深受启迪和教育,更增强了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能源革命,大同尖兵”。山西大同坚持以改革促转型,主动担当国家使命,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该市以争当山西省能源革命“尖兵”为核心,布局了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风电光电全产业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新能源产业;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导,布局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现代纺织、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他们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态度和勇气努力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城市开始形成“磁场效应”,一批批绿色、环保、高科技的企业开始进驻大同。
桃李争春,项目开工。2020年4月3日上午,云冈区富达昌煤机公司传来一个好消息,该企业已与大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达成意向,共建“校企战略合作基地”,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技能优势,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4月16日,随着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响亮的 “开工”的宣布,山西隆基乐叶一期3GW单晶电池项目、现代医药产业园项目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正式开工建设,两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为大同争当能源革命“尖兵”、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又注入澎湃动能。
这些项目的建设也极大地激励了士气、鼓舞了人心,使大同又真正迈出了新能源革命、高质量转型、加速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精彩一步。
据了解,大同在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时,对标一流,制定综改试点行动方案,坚持“点上突破”引领“面上铺开”,下大气力谋划实施能源革命的重大突破,目前已形成了“一园一城一院一所一委”“五个一”为支撑的能源革命工作格局。“一园”,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一城”,氢都新能源产业城;“一院”,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所”,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一委”,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
目前,中科院全科盟大同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转化基地、大同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等12大科技创新平台进驻园区,吸纳集聚了28名两院院士、7名专家组建了新能源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大同能源革命重大政策和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咨情报告92个。引进了如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大同分所、华为大同智能创新中心、开发区氢都产业城等20多个产业项目。
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创园和氢都新能源产业城两大牵引性工程成型见效。科创园A区未来能源馆、上海漕河泾国际双创园、同煤双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四大项目已建成运行,科创园B区启迪大同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启迪未来能源加速器、启迪能源集团总部开园揭牌,C区能源经济总部基地规划启动,D区全省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能源革命示范小区全面开工建设等等。2019年,大同全年退出煤炭落后产能135万吨,煤炭先进产能比重占到71.5%。光伏领跑者基地发电规模居全省第一。
更可喜可贺的是,这些转型项目全面打通了科技研发、中试转化、规模生产的链接通道。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获批“中国科学院煤炭清洁燃烧与气化工程实验室”。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大同大学新型炭素功能材料工程、同达药业高端控释制剂工程“两大研究中心”成功认定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全市先进制造业、通用航空业、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已初见成效,成功获批山西省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市,大同医药产业联盟已组建成立,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比利时迪默透航空发动机制造、中德轻型飞机制造、北航小蜜蜂、中车电传动“巨无霸”矿用自卸车、尚镁科技高性能镁合金汽车轮毂、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秦淮大数据、普云大数据等一大批转型项目,已建成试运行投产。
古韵大同,正在新时代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