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生态 >> 浏览文章

江西省石城县:做好绿色发展文章 打造美丽石城样板

2022-04-12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近年来,江西省石城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战略谋划、治山理水、主动转型等方面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石城县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8年成功创评省级生态县,2020年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10月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坚持高位推动 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强大合力

石城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及年度目标管理考评。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绿色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等10个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形成县环委会负总责、各专业委员会牵头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具体抓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保文件。强化考评追责问责,2014年起,就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内容;2018年起纳入县人代会述职内容;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约谈、损害生态环境责任追究等文件。2018年以来,共查处环保领域问责案件7起。

注重标本兼治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紧紧围绕“控煤、减排、管车、降尘、禁烧、禁放、治油烟”工作目标,狠抓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强化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全县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96%;建立秸秆禁烧奖罚机制,实现多部门联动督查全覆盖;抓好机动车污染物长效管控,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登记并开展尾气达标监测;积极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专项整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优良,2020年年度空气质量全市排名第七。二是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化处理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100%,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4.5%;投资1.8亿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覆盖率达68%,农村受益人口超60%。强化工业污水治理,投资1.4亿元新建石城县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小松、屏山创业园污水处理厂。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成征鹏坑、大昌坝、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等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020年,全县地表水优良率为100%、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县域水质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7名。三是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农用地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完成安全利用治理1161亩,完成比例达100%。严控农村面源污染,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力度,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停退养到位。扎实做好固体废物排查工作,督促指导企业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切实保护好“一方净土”。

巩固生态屏障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

一是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大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34%。严守湿地面积保有量红线,全县湿地面积控制红线2.8万亩,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达2.3万亩,湿地保护率达82.16%,超出全省平均值20多个百分点。全力抓好“绿盾行动”问题整改,共拆除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猪养殖场3户、水产养殖场2家、水电站5座、违法违规建筑1座,整改销号率为100%。二是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投资1.86亿元实施赣江源头琴江河流域生态功能提升与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5.88平方公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在央视《新闻联播》作专题报道,麒麟山获评2019年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大力提升森林质量,2021年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29700亩,完成任务的109.6%。三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推进环境保护投融资改革,切实加强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拨付、使用。2020年,获得各类生态补偿金1.9亿元,吸引社会资本35亿元以上。整合使用全县生态类项目和资金,实施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生态扶贫产业等项目108个。深入查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19年以来,成功办理生态损害赔偿磋商案件10件,其中,2020年办理的湖南某公司设备漏油污染水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入选江西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

践行绿色发展 着力发展生态可持续产业

一是转型发展低碳工业。严格落实《江西省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实施细则》,2017年来,该县共拒绝电镀、化工、印染等不符合产业准入政策和冶炼等“两高”产业项目约16个,投资总额近30亿元。坚持从实际出发,着重发展以运动鞋服业为主的低碳工业集群,品牌运动鞋服首位产业迅速壮大,产值突破100亿元,建成江西省首个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型矿山机械、绿色食品加工等低碳工业实现集群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兆瓦,位居省市前列。二是提升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白莲、烟叶、蔬菜、油茶、脐橙、中药材、薏仁、翻秋花生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年种植白莲10万亩,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白莲)标准化生产基地;“石城白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成大棚蔬菜基地26个,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3.5万亩。石城烟叶进入江西中烟金圣系列卷烟主要配方。获评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单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综合先进县。三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坚持“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温泉之城、国家地质公园等多个国字号招牌,获评全省全域旅游推进十佳县、江西省旅游强县。“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886万人次,年均增长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3亿元,年均增长103%。

坚持全民共建 积极弘扬生态绿色文化

强化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江西省首座县级生态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湿地日、生态文明宣传月等活动积极开展宣传,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党校课程体系,引导全县干部群众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2020年,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达92.5%,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率达90.7%。

下一步,该县将紧扣“两地三区”建设目标,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县创建工作,以打造全国知名的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全力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基地,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石城样板”。

文/江西省赣州市石城生态环境局 王金水 王平


0
上一篇: 城市更新要形成“新”合力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