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依安镇委员会
(2023年3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依安县依安镇立足实际,不断优化网格基础设置,以健全完善“三个体系”为有效抓手,创新推行“专职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的网格治理模式,持续打造新时代社区治理“枫桥版本”。
一、健全完善“引领有力、覆盖全域”的组织体系,强化对社区治理的政治领导
一是建好组织框架。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在镇域内科学划分网格113个,有效覆盖常住人口7.7万余人,着力构建“化零为整、多网合一、全域覆盖”的工作体系,并建立“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建立网格民情征集、受理服务、信息反馈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服务下沉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已成立小区党支部63个、网格党小组104个,挂牌楼栋党员中心户232个,开展共驻共建服务活动286次。二是强化网格队伍。择优配备113名专职网格长和226名网格员,实行网格定人、定岗、定责,对镇域内疫情防控、矛盾化解、公共安全等事项全链条常态化监管巡查,实现一网兜“清”,即对网格内基本户情、人员类别、公共设施、隐患矛盾、服务需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六个必清”。三是用好闭环机制。坚持以群众满意为评价标准,制定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等制度,每季度对网格员进行考核,晒出个人成绩单,并把考核结果与网格员工资待遇相挂钩,进一步提高网格员履职能力和水平。建立“日调度周例会月研判”及联动回访等机制,共发现问题2700余个,办结率达99%。
二、健全完善“高效协同、实战实效”的服务体系,推动对社区治理的塑造变革
一是创新推行电子户卡,以信息化赋能基层治理。创新建立电子户卡,完善电子信息台账、网格信息平面图和三维立体房屋模型等信息。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将所辖住户按楼栋进行分类,用7种颜色对辖区内党员、鳏寡孤独等重点户进行分类标注,并将搜集来的数据,及时录入在电子户卡内,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有效保证基层信息第一时间入网、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解决,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目前,全镇8个社区761栋楼,65个平房片区均已建设完成。二是创新打造特色网格,以精细化服务提质增效。为进一步做精做细网格化管理服务,根据镇情实际和网格特点,以“一社一品”创建为抓手,建设红色物业型、商圈联盟型、社企共建型、就业帮扶型、志愿服务型、军民融合型、民主法治型、居家养老型等特色服务网格,8个社区均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全覆盖型网格管理体系,着力打造“一网格一特色”服务模式品牌。会同驻区单位、相关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等主题活动180余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依托社区网格体系,第一时间排查风险地区返依人员近1.4万人,实现了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格局,进一步织密织牢了安全防护网。
三、健全完善“智慧便捷、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提升对社区治理的群众认可
一是聚焦阵地作用发挥,增强思想认同感。秉承“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的理念,将党建示范引领与红色基因传承有机结合,建成了近4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教育展馆,打造了红藏区、民俗区、名人区、多功能活动室、宣誓厅“三区一室一厅”,现有藏品5000余件,价值达40余万元。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机关企事业单位、辖区居民等4600余人次,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320余场次,VR版展馆网络点击量达1.6万人次,使红色文化成为了干事创业的原动力。二是聚焦重点人群管理,提升居民安全感。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充分发挥部门联动和信息互通作用,统筹各方力量,依托“四所一庭一中心”,推行综治进网格和警网、应急管理网融合工作模式,逐社区逐村建立法宣平台,组建“乡贤”调解室,创新开展“有事找书记”“村情民意恳谈会”等活动,着力打造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宣传教育、关心关爱、纠纷排查化解等活动260余次,协调解决涉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1600余件次,切实把基层治理的网格逐步打造成维护稳定的前沿哨所和服务群众提升群众自我安全意识能力的一线阵地。三是聚焦畅通民意渠道,提升民生幸福感。充分利用“吹哨报到”县级指挥调度平台、“7912345”热线电话、网格协调指挥中心、社区网格服务站及微信群等载体,将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搜集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并与各职能部门同频共振、联动解决各类问题,形成了“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网格闭环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共受理群众需求哨6524件,其中咨询哨4194件、求助哨540件、信访哨12件、优化服务哨1778件。已解决6521件,正在办理1件,办结率达99.9%。
(图、文/依安县政法委 张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