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六措并举全力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激活林长制“绿色引擎”,筑牢生态屏障,擦亮生态底色,绘就生态建设新画卷。
敖汉旗以林长制改革“一子落”,促进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满盘活”。2023年,敖汉旗林草局喜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单位等荣誉称号,防火瞭望员林树春荣获内蒙古北疆楷模荣誉称号,科尔沁沙地南缘杨树适生品种选择及配套技术项目研究成果处国内领先水平,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自治区标杆性示范项目。
党政同责 高位推动
一是建制发令,用好“指挥棒”。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了让林长制好制度产生好效果,敖汉旗成立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专题研究,印发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以及林长会议、林长巡查、部门协作、工作督查、信息公开五项配套制度及敖汉旗护林员管理制度。“一方案六制度”为林长制规范化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围绕“做实林长制,实现林长治”工作目标,召开林长会议、林长专题会议等会议共6次,由旗委书记、旗长共同签发林长令4份,以政令护航推动林长制改革顺畅运行。
二是率先垂范,当好“领航员”。全旗共设立旗乡村三级林长447人,其中旗级8人,乡级207人,村级232人。各级林长亲自“挂帅”,主动“出征”,围绕旗林长制办公室提供的“三单一书”,开展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实地查、实地督、实地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全旗各级林长共开展巡查19923次,协调解决涉林草事件739件。初步形成了“有问题,找林长”的协同治理机制。部门联动,做好“协调员”。在同级林长的协调下,林长制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共下林草“一盘棋”。旗林长协调林草局、公安局开展“我守绿水青山,你护道路安全”活动,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火源进山问题,并维护了道路交通安全;旗林长协调编制、人社等部门,通过绿色通道招才引智,为林草注入新生力量。同时,旗林长为林草协调增设编制16名,成立督查保障中心,重塑林草执法机构。
三是督察督办,做好“监督员”。以“问题清单”倒逼问题解决,旗乡两级林长在全旗实地督导退化林分改造修复精品工程68处,开展春季造林种草、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和林长制落实的综合督查和防火专项督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下达督查建议书,限期整改,并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闭环管理。
立足当地 特色发展
一是谋划全局,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做好示范点建设工作,实现林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打造丰收乡以及丰收乡房申村乡村两级林长制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旗林长制工作提质增效。建立护林员源头管理示范点,探索“六统一”规范化管理模式,即:统一编号、统一巡护服装和标识、统一巡护装备、统一巡护职责、统一管理职责、统一考核奖惩。高标准完成示范点建设工作。2022年6月,敖汉旗被赤峰市林草长制办公室列为市级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示范点。2023年10月16日,赤峰市林长制工作现场会在敖汉召开。
二是打造基地,提质增效。灵活运用林长制,通过打造“红蓝绿三色基地”,使林长制工作提质增效。党建引领义务植树“红色基地”,提升党员干部“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形成“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工作合力,已在基地栽植文冠果和樟子松310亩。自治区首个生态修复“蓝色基地”,该基地是集组织引领、司法惩治、生态修复、法治宣传、警示教育、林草科技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修复基地,自基地建立以来,通过诉讼等方式收取生态修复资金130余万元,目前生态修复一期、二期工程已完成。林长履职示范“绿色基地”,旗级林长大力扶持基地项目,乡村两级林长配合支持基地建设,各级林长分别到造林工程、造林现场开展巡林调研,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2023年,三义井分场退化林分改造文冠果、元宝枫木本油料林基地,沙根村退化林分改造工程沙棘基地均被评为市级精品工程。
三是理清思路,稳定发展。敖汉旗研究确定“11336”林草总体工作思路,推动生态建设“整车提速”。以实现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盖和稳步提升林草植被盖度为中心,重点推进沙化土地治理、退化林草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以实施沙化土地治理和退化林草修复工程、智慧林草生态保护工程、林草产业发展工程为抓手,推动生态建设由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变,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绿起来向富起来、美起来转变,全力打造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草产业、碳汇产业、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六大主导产业。
夯实基础 优化管理
一是优化管理,赋能林草资源管护“新活力”。将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重点向基层前移,向源头转移,组建“一长两员”队伍,打造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公益林护林员、生态护林员、护草员,从1603人中精选1163人打造技能、体能符合护林专职性要求的林长制护林员队伍,落实林草湿资源责任网格1035个。创新开展林长制护林员业务及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林长制护林员培训班、护林员职业技能比武大赛等多种培训方式,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设立“一长两员”公示牌247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开展“最美护林员”评选活动,对护林员实行正向激励。
二是签好协议,构筑林草资源管护“新防线”。为探索末端发力,村嘎查委员会和林地草地承包经营者科学规范签订林地和草牧场保护协议,强化林草经营者主体保护责任意识,全旗共签订林地保护协议78656户,草牧场保护协议3604户,将群防群治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三是重塑队伍,推进依法治林“新机制”。从旗公安协勤大队、旗直执法机构和乡镇苏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选调人员12人,内部调剂4人,建设一支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全域联动的林草行政执法队伍,为林草资源保护提供坚强后盾。
四是科技支撑,提供林草资源安全“新动能”。敖汉旗现有林面积572万亩,分布广、管护难度大,敖汉旗在“人防”的基础,在科技上“加码”,构筑智慧管理平台,并结合无人机,巡护、监测不受地形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还能实现快速感知,为森林巡护、林火扑救、病虫害防治等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大大提升了巡护质效。“人防+技防+智防”三防融合,打通终端见效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基层 精准发力
一是林长办定位精准化。明确林长办不是林草部门的内部机构,而是处理同级林长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跳出林草设机构,有效提高林长制工作层面,充分发挥了林长办与同级林长的工作请示汇报、与同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对下级林长制工作的督察督办。
二是林长办工作规范化。旗林长办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林长制工作手册、工作要点,汇编林长制制度,指导基层林长办开展工作,完善林长责任、源头管理、制度保障、目标考核、智慧管理“五大体系”,健全林长发令、林长巡查、部门协作、督察督办、创新宣传“五大机制”,确保基层林长办工作有章可循、按章理事,使基层林长办实现“从有到优”。
三是林长办作用最大化。高标准建设林长办是基础,高质量发挥作用才是关键。林长办作为推深做实林长制的“主阵地”,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调节中枢”的作用,构建“党政同责同心、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广泛参与”新格局,以一地一域之精彩为全旗全域增光添彩。2022年全旗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10.37亿元。2023年敖汉旗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的殊荣。
完善机制 严格考核
一是量化指标,使考核有依据。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参照《赤峰市林草长制考核办法(试行)》,围绕生态建设、生态保护,设置2大类13项考核指标,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制定了林长制考核细则,对18个乡镇苏木街道和4个国有林场进行考核,充分发挥绩效考核“风向标”“助推器”作用。
二是全面考察,使考核有质量。考核内容涵盖林长组织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林长制度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林长履职情况、林长办公室履职情况、档案管理情况等。考核内容还根据各乡(镇)林草工作实际,从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草原防火、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使考核内容更加全面。
三是强化运用,使考核有实效。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以考核传导压力,以考核确保实效,让考核科学精准、公平合理、公正有力。并对工作出色、业绩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正向激励,齐心协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多维宣传 拓宽广度
一是形式多样,创造宣传热度。依托敖汉旗“全球500佳”环境奖等生态建设的品牌效应,通过摄影大赛、图片展、专题片、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以林长制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宣传活动。通过打造林长制文化长廊、设立公示牌等让更多的人了解、监督敖汉旗林长制工作。通过固定翼无人机为宣传和信息采集增加“科技之翼”。
二是部门助力,拓宽宣传广度。利用内蒙古敖汉干部学院面向全国的职能优势,通过培训与现场教学、观摩考察等方式宣传林长制工作,累计培训学员5.9万人次,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参与敖汉旗林长制工作。
三是表彰先进,树好宣传典型。以典型带动引领,充分挖掘在推行林长制工作中涌现的一批先进典型,通过表彰乡村两级优秀林长和最美护林员,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各级林长、护林员积极投身林长制工作,使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敖汉旗推行林长制的实践之路,不仅单方面停留在“草木植成”问题上,而是更加注重解决林草资源保护内生动力问题、长远发展问题、统筹协调问题,真正实现了“林长治”的发展目标。
(文、图/内蒙古赤峰市林草局 刘忠友 欧阳峥 韩丽华 李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