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江面冰雪消融,黑龙江省宁安市拐弯子村又一度迎来了小村贵客——南归的雁。
数万只迁徙大雁在空中盘旋飞舞,时而“人”字,时而“众”形,时而“一”字,场景蔚为壮观,空中不时传来悠扬的雁鸣,仿佛在和护鸟的村民们打招呼,一时间,拐弯子村成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家观赏拍照打卡地。
“近几年大雁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村民们看到这种场景很激动,都张罗要去保护鸟群,自发组织护雁队伍,在江岸轮流值班巡逻,清理江边垃圾和提醒来往游客不要惊扰大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希望越来越多的大雁到拐弯子村停留。”村支书孙金福介绍,“去年最多时达到近10万多只,今年应该会更多在此停留半个月左右,补充能量后再继续向北迁徙。”
“我们是从牡丹江开车来的,一直等到下午5点才看到大雁,数万只大雁伴着夕阳在空中不停飞舞,太美了,不虚此行!”游客王女士欢快地说。
“多年来,我市始终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2023年,宁安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达标率92.6%,全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宁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付爱民介绍说。
宁安市拐弯子村附近的牡丹江江面较宽,周围是5万亩响水大米主产区,清澈的河水、静谧的江心岛和宽阔的稻田成了候鸟理想的栖息驿站。迁徙的鸟类以豆雁为主,还有白额雁、灰雁、鸿雁、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等十几种。
雁群时而在天空盘旋田间觅食,时而冰上漫步江水解渴,悠然自得,展现出一幅和谐的生态美景。
“我们通过退耕还湿地、河湖长制长效机制落实等,推进牡丹江流域的河湖有序管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迁徙大雁的数量和种类都在逐年增多。”宁安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岳霖说。
长空雁叫,万羽翩跹。除宁安市渤海镇拐弯子村的江畔聚集数以万计的候鸟外,在宁安市渤海镇小朱家村江心岛、宁安镇大塘村等多地也发现数量可观的野鸭和鸳鸯等。据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马洪志介绍,候鸟对生存的水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环境好不好,看鸟就知道,哪里环境好,便选择在哪里栖息。近年来宁安区域候鸟回归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充分体现了宁安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
(文/宁安市委宣传部 杨庭娟 张本军 图/林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