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以防沙治沙为主线,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造林与后续经营的关系,推动全旗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旗共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补植造林3万亩,山杏改接扁杏补接1.56万亩、新嫁接1万亩、围栏封育1.39万亩,柠条平茬年度建设任务1万亩,沙地综合治理3960亩。
为确保春季林业生产工作高效推进,从2月份开始,先后召开四次专题会议,在不同阶段对春季林业生产压茬推动。为保证造林质量,旗林草局制定并印发了《2024年春季造林技术要点》,旗政府组织了春季造林技术培训,旗林草局抽调43名技术骨干组成10支工作队,下沉到18个乡镇苏木街道、4个国有林场林业生产一线展开全程质量跟踪和技术指导。旗级林长责任到人,亲自督导全旗12处旗级沙地综合治理和退化林分改造精品工程,并成立4个督导组对全旗林长制落实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精准施策,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实现“立标杆、出精品”的目标。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风沙线上筑起一道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生态屏障
“坑再挖得深一些,树根才能舒展……”旗林草局派出的包联敖润苏莫苏木工作队队长孙海波边挖土,边指导大家种树,忙得不亦乐乎。“开工之前,我们就提前到造林地块对苗木配备、栽植标准和技术要求等进行了初步的指导,造林过程中,我们也全程跟进指导,跟班作业,严格把握种苗、栽植、浇水等各项技术关,有效保证成活率。”
3月12日以来,穿梭在敖润苏莫苏木防沙治沙工程治理现场,运草车、拉沟机轰隆震耳,百余名稻草铺设员、沙障夹设员日复一日为混黄的科尔沁沙地披上绿装,历经36天的紧张高效作业,66.1万个草方格沙障在沙地上铺就了一张巨形方阵,牢牢抓住原本随意游走的流沙,65万棵耐干旱、耐瘠薄的乡土树种小叶锦鸡,1万余株樟子松扎根沙地、叶望苍穹,3960亩流动沙地治理和造林任务高质量完成,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筑起了一道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驱车行驶到敖润苏莫苏木光伏治沙基地,大片的光伏板正努力吸收阳光制取绿电,光伏板间以一个个草方格沙障相连,光伏板下,旗林草局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工人们播撒沙打旺的种子,等到夏天牧草长成,会成为当地牛羊充足的饲料来源之一。这种“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防沙”的“牧光互补”立体治沙模式,是敖汉旗实施防沙治沙助力绿色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在光伏板下种植优质牧草,可以利用光伏板挡风降速、减少蒸发等功能,提高植被存活率,达到固沙目的,每年还可为1000余头(只)牛羊提供优质牧草,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敖润苏莫苏木荷也勿苏嘎查书记介绍。
以退化林分改造修复为发力点,引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敖汉旗全面实施“一减三增两改”退化林分改造修复战略,不断优化林分结构,持续改善林相,更加注重树种的科学搭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效益。
在兴隆洼镇发来甸子村村委会东山坡上,900余亩的山杏林已有50年树龄,冠大枝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杏树枝条存在严重死亡现象,不良植株数量较多,并有蔓延扩散的趋势,且分布不均,林分退化比较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兴隆洼镇林草站站长付宝申带领10多个工人将大扁杏的枝条嫁接到山杏砧木上。在工程现场,付宝申介绍说,这些杏树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减弱,防护效能已经退化,生态效益逐年下降,也几乎没有了经济效益,必须要修复。嫁接后会重新焕发生命活力,预计4年开始坐果,亩产可达200斤以上,亩效益约1000多元,发来甸子村总人口1800人,人均可增收500元。
在古鲁板蒿镇康家营子村,由旗政协、旗委组织部、旗检察院、旗林草局联合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等多家单位合力打造的“党建红、检察蓝、生态绿、乡村美”千亩精品治沙工程现场,旗林草局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中心主任霍明春指着一片片沙棘、樟子松、银中杨、紫叶稠李介绍说,该工程分两期完成,今年实施一期工程共计500亩,全部选用大苗,确保一次性成林。外以4行银中杨、紫叶稠李作防护林带,内用4行樟子松作防护林网,形成9个网格,网格内栽植沙棘纯林,选用2年生丰产沙棘品种宇璐一号,雌雄株比例为9:1,每亩可栽植84株,全部坐水坐肥,共栽植3.5万株。这样的配置能够有效解决树种单一、景观效果差、火险系数高、森林病虫害风险大等问题,而且有助于机械化作业。
据了解,栽植的沙棘4年后可挂果,亩产果0.5吨,一次可采收沙棘果250吨,产值达240万元。两年采收一次,年均每亩产值可达2400元,亩年均纯收入可达800元-1000元。产生的经济效益由附近4个村平分收益金,预计每村每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有效提升了当地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且,树木可有效减少风沙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把科学绿化贯穿于选种、造林、修复全过程,严格确保造林质量,不断提升绿化水平
“文冠果造林必须使用杀菌剂,栽植深度不能低于原土痕和培干旱堆,在浇足水后覆膜,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确保苗木成活。”在玛尼罕乡皮匠营子村二十家子前梁造林地块,旗林草局包联该乡镇工作队队长吴建平正在对工人进行技术要点培训。
造林过程中,敖汉旗注重发挥科技作用,把科学绿化贯穿于选种、造林、抚育全过程,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生根粉浸根造林、抗旱保水剂、保湿剂造林、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等,提高科技在造林绿化中的普及率和贡献率。
220亩地,10人栽植树苗,需要用10天时间。换上装有北斗智能定位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植苗机栽植,需要用多长时间?在敖汉旗黄羊洼镇枳针营子西北梁造林地块,答案是2天。一名司机搭配三名植苗员,开沟、植苗、填土一气呵成,浇水车随即跟进,原本繁重的造林工作变得轻松许多,尽显科技带来的现代化林业魅力。
“植苗机可以按照作业设计需求提前设置好参数,规划好行驶路线,作业现场可以准确定位苗木株行距,做到成垅成行,保证造林效果整齐美观,而且因其深度可以保持一致,也能够提高成活率。”黄羊洼镇林草站站长王晓华介绍说,“造林成本上的减少是应用北斗系统的另一个好处。一台机器一天大约能栽植120亩地,成本约是30元/亩,一名工人一天大约能栽植2.5亩地,平均工资150元/天。黄羊洼今年新造林220亩,以前雇10名工人需要花费1.5万元,现在配备1台植苗机、10名工人仅需要花费0.96万元,成本可减少36%。”
据悉,今年,全旗近80%造林任务应用上了北斗导航技术,提升了造林的标准化、信息化、效率化水平,为高质量完成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了技术支撑。
(文、图/内蒙古赤峰市林草局 杨静 刘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