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山西讯 为加快改善磁窑河流域水质,山西省交城县统筹“厂、网、河”涉水全要素,确立了源头治、过程治、流域全覆盖、“总把关”立体式系统治水模式,全力实施重点水污染治理工程,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磁窑河是汾河五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交城县岭底乡贺家岭村,河长121公里,流域面积达568.6平方公里。长期以来,磁窑水域生态脆弱,工业废水无序排放,城市建设雨污不分,农村水体黑臭不堪,致使磁窑河“有河无水、有水皆污”,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交城县通过实施磁窑河交城段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对交城县出境水体进行集中把关处理,有效改善磁窑河流域上游水质。同时,交城县投资9.23亿元对磁窑河、瓦窑河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总长度26.94千米,蓄水总量将达到60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1.3亿元,年内实现城区段蓄水。
交城县布局全县治水大棋,分别在该县县城南部、东部、西部新建或改造3个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并辐射处理周边农村污水、畜禽废水、黑臭水体。其中,县城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2万吨/天;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5万吨/天;西营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500吨/天。该县20户涉酚企业污染问题全部清零,梁家庄等14个村生活污水就近纳入污水处理厂管网,完成140户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布局20个畜禽粪便发酵罐进行集中处理再利用。
针对经济开发区内76户涉水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污情况,交城县创新性提出“水六条”治理标准。一是实现雨污分流;二是建设初级雨水收集池;三是配备污水预处理设施;四是建设大容量污水收集池;五是园区废水全部接入污水收集管网;六是建设事故应急池,确保在事故状态下污水得到妥善处置。
为确保交城县水环境整治成果,交城县特聘国内知名专家团队担任“环保管家”,找问题、列清单,因企施策提供“智力支撑”。创新引进BOO、BOT、PPP等项目建设运营模式;引进固定化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增强污水处理抗冲击、抗毒害、抗低温能力;对全县各类罐车统一安装GPS定位系统,沿磁窑河140个点位配套视频监控,严控乱排污行为。
今年1-6月份,磁窑河出境武良断面水质COD浓度均值31mg/L,比2019年同期下降58.1%;氨氮浓度均值1.138mg/L,比2019年同期下降83.6%;总磷浓度均值0.15mg/L,比2019年同期下降71.7%;挥发酚浓度均值0.0037mg/L,比2019年同期下降98.4%,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交城县正以全局视野,高位谋划,系统布局,创新模式、方法、手段,努力实现水环境治理科学化、整体化、精准化,积极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命运共同体,为再现水秀、河畅、岸绿、景怡的“大河风光”贡献交城力量。(文/ 交城县新闻办 孙宝忠 董慧欣)
责编:台畅 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