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50亿元10个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设立1亿元疫情应急转贷基金助力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推行“双特派员制”跟踪服务101个重点项目……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按照“六稳”“六保”要求,主动出击、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最大限度消除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顶住了压力、稳住了大盘,保持了基本稳定和快速恢复的良好态势。
抓招商、推项目,为福山蓄势添能
4月21日上午,依托5G技术支持,一场特殊的“云推介+云签约”活动在福山宾馆进行。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福山片区负责人宫涛以“线上直播推介”形式,向全国100多家企业发出邀请函,以福山经济结构最优、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板块吸引项目落户。当天,累计总投资150亿元的10个大项目先后与福山签约,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多个业态,为福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优质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今年以来,福山区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举全区之力引项目、推项目,为福山经济发展蓄力造势。千方百计引项目。组建成立专业招商部门、产业招商部门和镇街园三支队伍,抢抓全球产业布局转移、价值链重构等机遇,聚焦5G革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加大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沟通对接力度,全面开展网上招商、云上洽谈、线上签约。1-5月份,先后洽谈各类项目100余个,走访接待“三类500强”70余次,累计储备20个重点在谈项目、总投资900亿元。
全力以赴建项目。坚决破除疫情对项目影响,集中攻坚总投资1400亿元的101个重点在建项目,统筹考虑项目类别、工作进展、时间节点等因素,列出亟需开复工项目清单,逐个项目制定方案、卡实责任、加快推进,目前总投资386亿元的2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16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全部开复工,位居全市前列。发挥包帮服务特派员和审批服务特派员“双特派员”服务优势,坚持“一个项目一个方案”,用心做好立项、用地、规划、环评、施工等相关工作,
每周至少两次到现场办公或到项目牵头单位上门服务,累计解决项目问题400个,进一步畅通了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
“双城驱动”,实现南北互动、产城融合
头顶着立夏的骄阳,福山区北部“智造芯城”总指挥宫涛告诉我们:“20多年前,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北三路以北,全是盐碱滩、涝洼地,庄稼长的不好,野草比人还高,时有野兔跑过”。谁成想,昔日的盐碱地,今天成了下金蛋的鸡,以不到全区十分之一的面积,撑起了三分之一的福山经济,每年为福山财政贡献10亿元,相当于每天下一个300万元的大金蛋。
而在南部28平方公里的“夹河新城”内,钢架林立、塔吊高悬,挖掘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重型卡车一辆辆来回穿梭……从教育设施到产业布局,从文创综合体到棚户区改造,一处处一幕幕,犹如伟大的书者,每一处笔迹都气象万千。
今年以来,为稳经济、促发展、强信心,福山区大力实施“双城驱动”战略,按照“北部制造业、南部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在北部规划总面积6.5平方公里的土地,依托“一区三园”以及便捷的公路、高速、机场物流网络,精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和烟台市“八大主导产业”,突破发展汽车、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先进智能智造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南部,福山区聘请高端规划团队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在内外夹河交汇以南28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建设夹河新城,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设一座文化丰富、产业高端、环境优美、活力迸发的文旅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
北部智造芯城依托“标准地”试点优势,实现“落地即开工”,全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影响力较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储备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美国电气、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大唐5G应用产业园等7个重点在谈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持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引导美国德尔福、德国博世、上汽变速器、延锋安道拓等34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增资扩产、裂变升级,打造形成4个世界500强产业园,累计增资80亿元,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南部夹河新城全面起势,按照“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建设理念,主动打破思维桎梏,探索引进大型央企参与夹河新城开发建设,成功与中国铁建投资集团签订203亿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借助大型央企的资金管理优势,助推夹河新城蝶变发展、全面起势。统筹考虑资金使用和城市建设,论证投资3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大盘子,涵盖道路、桥梁、管网、绿化、学校等领域,全面拉开新的城市发展框架。目前,已落户2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过480亿元。同时,储备了新加坡文旅、铜锣湾商旅综合体、华润福山国际健康城等总投资460多亿元的11个重点在谈项目,打造福山新的经济增长极。
实施“三大行动”,助力复工复产,刺激全民消费
为进一步消除疫情影响、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今年以来,福山区深入开展企业复工复产、激活消费市场、稳住外资外贸“三大行动”,目前全区消费市场全面回暖,外资外贸逆势上扬,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商贸流通业企业全部开复工。
精准服务,用心解决企业困难。选派50余名干部担任重点企业“驻厂员”,实行驻厂指导,找准制约企业产能释放、效益提升的“难点”“痛点”“断点”,把精准服务落实到复工达产的关键处。针对企业用工短缺的“难点”,主动开通“点对点”返岗专车服务,先后分57批次、派出141辆返岗专车,赴河南、四川、云南等地接回外地务工人员2500余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针对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痛点”,创新设立1亿元疫情应急转贷基金,有效帮助信誉度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提出申请,其中13家企业通过资格审核。针对供应链不畅的“断点”,出台企业货运物流省外往返通行意见,及时解决企业跨省物流运输问题,同时结合区内产业供应链布局,制定区内整体应对方案,加快配套供应商的复工复产,确保供应链顺畅。
创新思维,全面激活消费市场。大力促进回补性消费,围绕零售、餐饮、文旅等领域,制定出台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办法,通过发放消费代金券、打折促销等形式,举办特色消费活动,用小杠杆撬动大消费,有效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充分释放出来。不断挖掘潜力性消费,扩大大宗商品消费,制定出台房地产领域的扶持政策,采取缓交基础设施配套费、加快预售办理等方式,全力推进房地产项目,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房产销售,促进全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创新引导性消费,通过搭建销售平台、开展产品供销对接会、实行家纺展销等方式,进一步帮助企业深挖国内市场、引导群众主动消费,全面激发消费活力。
深度挖潜,坚决稳住外资外贸。深入开展区级领导走访企业活动,及时掌握外资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体量较大、潜力较大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先后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00余个,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制定出台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意见,对企业开展外贸、跨境电商、服务外包、对外承揽工程等,给予资金补助,最高可补助100万元,目前已对达到奖励标准的10家企业下发补贴资金,有效调动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的积极性。创新组建工作小组,攻坚破解玖龙国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有外贸潜力项目的瓶颈问题,通过保税进出口、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方式,全面提升外贸进出口整体质量。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方式,围绕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外资基金、外资金融等多种投资模式,推动利用外资滚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