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区 域 >> 特别推荐 >> 浏览文章

山西阳城一姑娘自筹资金创办“红色记忆馆”

2020-07-01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图、文/牛志军、元家龙   加入收藏

    经济网山西讯 近日,在山西阳城县横河镇内,一间面积40平方米左右的“红色记忆馆”开馆,引起了当地多方关注。人们在惊诧该馆佐证时光的200多件展品时,也被“红色记忆馆”的创办人樊丽婷对爷爷的爷孙情深深感动着。
 
 
    据了解,樊丽婷出生于阳城县,祖籍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有10年党龄。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决然从南方回到家乡,因为她无法忘记为了革命事业长眠于九泉之下的爷爷,也无法忘记当地一位名叫王俊清的老红军,讲述过的他本人和樊丽婷爷爷樊孝玉等8名老红军抗战英雄的故事。

    于是,回到家乡后,樊丽婷将爷爷的遗物细心收集起来,编辑整理。为收集更多的“红色记忆”,她攒钱买了一辆二手小轿车,几年里风霜雨雪,走乡串户,踏遍了横河的山水村庄、田间地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历史素材与革命遗物。3年前,樊丽婷在横河镇上租了一间40平方米的街面房,准备筹办“红色记忆馆”。
 
 

    “红色记忆馆”所需资金,一直是让樊丽婷发愁的事情。已收集的200多件文物中,便宜的几十元,贵的要好几万元,几年下来不知不觉已花了20多万元。她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拿出积攒了多年的积蓄让她用,她的姐姐也时常给予支持,朋友们被樊丽婷的精神所感动,常常雪中送炭。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她只能通过摆摊卖包子的方式为“红色记忆馆”筹集资金。繁重的工作量没有压垮这个倔强的女孩,几年下来,“红色记忆馆”内容慢慢充实起来。

    现在,馆内以各种历史实物展现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卓绝与丰功伟绩,并分为“长征精神”“党员初心”“太岳丰碑”“医疗教育”“农业生产”五个部分图文并茂地阐述。在“太岳军区”的木质雕版、“太岳被服厂”使用的铁质熨斗、缴获的日军的防护镜和牛皮眼镜盒、佩戴的手枪盒、中国工农红军徽章、八路军徽章、战斗模范勋章……这些展品中,有许多是樊孝玉生前保留下来的遗物。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苍溪土地革命斗争中,19岁的他樊孝玉受胞兄、时任苍溪县三川区区委书记樊学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军衔)的影响参加革命。1934年9月,樊孝玉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31军93师的一名战士,此后爬雪山、过草地,在历次战役中屡获大功,抗日战争中升为警卫排长,后担任太岳区党委书记聂真警卫员。

    1946年2月,组织考虑到樊孝玉多次受伤,上级让他兼管设在阳城县润城上庄村的太岳军区军供三厂(对外称被服厂),同时兼任卫生学校的管理工作,为前方培养军医。1946年,经组织介绍,樊孝玉与太岳区的横河镇受益村进步女青年郭福多结为伉俪。解放战争中,樊孝玉在当地领导土地改革。1949年太岳被服厂和卫生学校南迁,樊孝玉留在横河组织大生产,在横河成立第一个互助组。1966年,52岁的樊孝玉因公殉职。
0
上一篇: “江南粮仓”成色足
下一篇:广西深化改革动能强劲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