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淮安市张先生在接待家乡来客时,观赏名单里又多了一个景点——淮安市清晏园。“这里不仅亭台错落、秀丽典雅,还能了解淮安的治水史,我觉得非常能展现淮安这个城市的特点,亲朋们来看过后也都觉得不虚此行。”
淮安市清晏园取“河清海晏”之意,是中国历史上级别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任职官员最多的治水古衙署旧址,是我国治水史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总督级别的水利管理衙署园林,也是苏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有“江淮第一园”之称,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最近几年来,清晏园遵循“开放办园、创新办园、彰显特色、展示形象”的办园理念,创新创优工作举措,积极打造古典园林公园、治水历史公园、书香文化公园、植物科普公园、民生服务公园5张名片,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出勃勃生机,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市民面前,将昔日河道总督的后花园打造为淮安的“城市会客厅”。
为加快淮安水文化建设,多角度体现淮安在治水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给水历史水文化爱好者提供高品位的研究场所和国内外及省市内外的水利工作者及科研院所保存一处难得“寻根求源”的历史陈列馆,清晏园大力开展总督河道部院、镇水馆、治水名人馆、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和河道总督奏疏馆等独具匠心的水文化亮点工程。总督河道部院内设总督馆、科技馆、南巡馆,是展示中国在世界水利史上领先世界的治理技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对研究明清治理黄河、淮河、大运河等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5月5日,清晏园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是全国首批被批准的8家单位之一。其中,清晏园是以治水历史和治水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水情教育基地类型,和当时全国其它7所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类型均不相同,可谓独具特色。
作为全国唯一以展示治水历史和水文化为内容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清晏园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和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水文化科普宣教工作,与扬州大学、淮安财经学院、农学院等高校定期开展“水文化科普知识社会实践”活动,宣讲淮安水利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淮安古城因水而害、因水而兴的历史。清晏园的《游明清治水古衙署 做水情宣传小喇叭》水情教育案例,荣获水利部水情中心开展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等奖。今日的清晏园已是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文保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十佳水利风景区、江苏省最美水地标、淮安市优秀外宣示范基地,被全国水利风景区博览会组委会评为“最美景区”。2019年,清晏园接待游客量已达到110万人次,接待国内外社会各类团体300多个。
漫步清晏园,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景区内今雨楼、魁星阁、远香堂、环漪别墅等众多人文景观、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类型互补,有机融合,一步一景,园内的宁谧隽秀与园外的车水马龙相映成趣,不仅是老百姓休闲、娱乐、健身的乐园,还是水利工作者及水文化爱好者“寻根求源”的基地,更成为了展示淮安新发展、新建设的重要窗口。(文、图/仇振峰 韩玉喜)
责编:台畅 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