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文旅 >> 浏览文章

助力常州“江南茶文化走廊”建设 宝林寺重现唐代禅茶文化

2025-04-18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这是全球茶产业共襄盛举的重要时刻,茶作为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承载着和平、交流与共享的愿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常州宝林寺举办的“一味禅茶会——般若禅茶会”意义非凡,为弘扬茶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地方发展贡献独特力量。

盛大启幕,共赴东方茶韵之约

在第五个“5·21国际茶日”来临前夕,4月13日,千年古刹常州宝林寺内茶香四溢,首届“一味禅茶会——般若禅茶会”盛大开启。此次活动由江苏省茶文化科普基地——常州悦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精心策划与统筹,该校校长梁芯悦担任主持人,吸引了108位茶友齐聚宝林禅院。活动开场,充满禅意的艺术展演瞬间将人们带入悠远的茶文化意境,轻盈的禅舞、悠扬的乐器演奏,为后续的沉浸式体验拉开序幕。

禅茶交融,传承文化使命

宝林寺作为常州禅宗文化地标,以唐代“禅茶一味”思想为基石,巧妙融合现代生活美学,打造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心经》诵读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现场氛围,让茶友们心灵得以沉淀。“止语观心”申时茶仪式更是将禅茶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参与者品味茶汤,体悟“茶中有天地”的哲学内涵。从文化传承者角度,常州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慧闻法师指出,茶是跨越文化界限的使者,从古至今在文明对话中发挥关键作用。此次禅茶会筹备数月,从活动环节构思到细节打磨,都致力于展现茶文化魅力。

创新体验,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宝林寺的仿唐建筑群为活动营造天然的沉浸式文化空间。“止语七杯茶”“叶底归土”等仪式环节,将禅意与茶文化完美融合,让参与者在飞檐斗拱下,听古琴、品香茗,感受江南茶文化独特韵味。这种创新文化体验模式,把寺院空间变为大众亲近传统文化的课堂,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范例。标准化非遗点茶技法表演也是一大亮点,悦茶职校专业茶艺师的精彩演绎,动静结合,形成“动态非遗展演”,丰富市民与游客文化生活,提升文化体验品质,响应江苏省“三茶统筹”战略,为与溧阳白茶产区合作奠定基础,有望带动“郊区产茶、城区品茶”城乡协同发展,促进茶产业全链条发展和乡村振兴。

产业赋能,挖掘经济消费潜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对精神文化需求增长,消费结构向文化体验领域升级。宝林寺禅茶会精准把握趋势,为人们提供回归内心、感受传统文化的平台。活动现场热烈氛围及参与者对禅意文化产品的兴趣,彰显禅茶会在消费与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未来,通过“禅茶导师班”“定制茶旅线路”等多元化产品开发,有望构建“都市禅修+乡村茶田”双场景消费链条,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手工艺品等产业协同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释放文化产业经济效能。悦茶职校作为省级茶文化科普基地,凭借“标准化培训+寺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每年计划输送500名茶文化专业人才,为常州茶文化产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国际交流,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在国际交流领域,宝林寺禅茶会成果显著。独具特色的“七杯茶”仪式融合唐代茶文化仪轨与现代极简美学风格,在国际茶文化舞台展现独特东方魅力,形成与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相媲美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日本茶艺师协会邀请,本月4月23—30日,悦茶职校校长梁芯悦将率团队赴日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这是常州禅茶文化获得高度认可的体现,也是常州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契机。通过与国际茶文化组织深度合作,吸引更多国际目光聚焦常州,助力常州向“东方美学生活方式输出地”转变,提升城市在全球文化交流格局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活动尾声与展望

活动尾声,茶友们将叶底埋入寺内花坛,完成自然循环,寓意尊重与回归自然,并在祈福卡上写下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此次禅茶会不仅是迎接“5·21国际茶日”的预热活动,更是常州“江南茶文化走廊”建设的创新实践。未来,主办方计划与国际茶文化组织联动,举办各类茶会、学术研讨等活动,推动中国茶道“和敬清寂”精神在世界传播。

本次活动由常州悦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江苏省茶文化科普基地)承办,江苏省茶叶学会给予指导。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以茶为媒,在传承江南茶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创造更多辉煌。

(文/赵菊、图/叶道明)


0
上一篇: 勃利县顺天社区:以“文明实践+”模式,为群众幸福“加码”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