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河北讯 近年来,河北保定市易县通过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突出打造旅游新业态,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区创建工作。2019年共接待游客873万人次,综合效益43.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6 %。2019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56.5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综合收入28250万元,同比增长17%。
坚持规划引领领,突出绿色发展
聘请中建院等多家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在完成15个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易县全域旅游建设“十三五”规划,出台《易县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攻坚方案》,形成完备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并注重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整合旅游资源,以全域旅游为出发点,打破各景点(区)在行政地域上的分割和各种体制、所有制的分割,以各条文脉为基点,将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链条始终,使旅游资源有机串联,将分散的旅游景点统一规划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深入实施西部贫困山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林业项目,实现旅游和自然的融合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水平
一是突出重点景区建设。围绕“一城两带五区”的的空间布局,大力实施狼牙山、清西陵创5A,燕都古城、太行水镇创4A工程,到2019年底,完成5个景区的创建任务;推动洪崖山、云蒙山、千佛山、紫荆关、摩天岭、影视城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升级改造,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支撑。二是完善交通旅游体系。加快国道112线和省道232省道拓宽改造,建设县道北裴公路易县段、中易水景观大道,实施国省干线绕城路战略,畅通交通秩序,建立链接县城的绿色公交专线,发展观光车,开展共享汽车、自行车租赁、共享单车等业务,形成景区间换乘和景区内游玩的交通有效衔接。三是实施交通廊道绿化。省道241、232沿线每年坚持种植油葵、速生油菜,建设万亩花海、种植400亩林下花海,将成功经验推广至112国道、易黄线、易定线,打造花草景观长廊、重点区域突出绿化节点建设。
倾力创新推进,打造旅游新业态
一是构建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广龙门湖欢乐世界、滑雪场、万亩花海等新业态项目成功经验,着力发展特色明显、独特业态乡村旅游和民俗项目;推进旅游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借鉴易水湖国际铁人三项赛、清西陵山地自行车赛、徒步大赛的成功经验,积极举办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在河北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旅游节会活动;应对淡季挑战,借助大型民俗主题活动、庙会、冰雪节,打造冬季旅游新业态,叫响易县冬季旅游新品牌。二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大型综合性服务区,完善综合服务、交通集散、餐饮购物、住宿设施、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和演艺活动等功能;建设智慧旅游乡村、智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企业,所有景区免费wifi、4G网络全覆盖;应用二维码、云计算、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构建一体化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手机、网上咨询询、投诉、导航、评价等;全面推进厕所改革,抓好景区、农家乐、旅游交通干道等厕所的建设与改造。三是开发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开发一批具有易县文化元素、地方特色、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大力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打造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绿色基地,把优质生态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四是挖掘旅游产业内涵。依托狼牙山红色文化、清西陵满清皇家文化、洪崖山宗教祈福文化等特色文化,充分挖掘红色、历史、祈福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文化内涵,构建若干条文化旅游新业态线路。